不进中岳庙 怎知嵩山之五岳极尊?
出发时间
12月
行程天数
1天
人均花费
50
和谁出行
一个人
“正正堂堂地,巍巍焕焕京。到来瞻气象,果足庆平生。惬我长年愿,陈兹祈岁情。忽闻鸾鹤韵,疑有列仙迎。”这是乾隆皇帝亲笔御制的一首诗《谒岳庙》,描写和赞颂的是位处天地之中的中岳庙。
中岳庙被中岳嵩山环抱于怀,背倚黄盖峰,面对玉案山,西有望朝岭,东有牧子岗,乃世人敬祭中岳山神大帝的宏大庙宇。
中岳庙最早为建于秦代的太室祠,汉武、唐宗、宋祖都曾为之扩建增制。北魏时,太室祠定名为中岳庙,由道教管理。公元696年,武则天登嵩山封禅嵩山时,加封中岳神,改所在地嵩阳县为登封县。
今天的中岳庙,建筑制式和布局是乾隆皇帝依照北京紫禁城的形式设计重建的,有着“小故宫”的美名。
东西南北峰,嵩山居于中。《诗经 大雅 嵩高》有云:“嵩高维岳,峻极于天。”众山拱卫之中,中岳嵩山妥妥的C位,气定神闲,位至极尊。另有传说,说中岳庙址是周朝王子晋的升仙之处,王子晋是周灵王的太子,喜欢吹笙作凤凰鸣飞,游于伊水和洛水之间,更使中岳庙于庄重威严之中又平添了神灵仙气。
中岳庙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器宇轩昂,坐北朝南,依山拾级,中轴线全长650米,计有7进11层建筑,总面积11万平方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河南省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是五岳之中现存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建筑群”中规模最大的建筑群。
“名山第一”的中华门是中岳庙的前门,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由原有的木质牌楼改建为砖瓦结构的庑殿式牌坊,门额内外分别写有“依嵩”、“带颍”、“嵩峻”、“天中”八个字,重点描述了中岳庙的地理方位。
中华门里,是黄色琉璃瓦攒角重檐的八角方亭——遥参亭,过往行人如果没有时间进入庙内恭敬跪拜,为表诚心,亦可在此仪式从简,遥相祭拜。遥参亭的檐坊和雀替上面透雕着丰富多彩的戏曲故事,借以传神。
上嵌“中岳庙”三字的天中阁是明清时期的正门,本名黄中楼,明朝嘉靖年间改为今名,远看红楼绿瓦,飞檐凌空,近看雕梁画柱,方正持重。前方华表峙立,石狮守卫。东侧雄狮口衔直径15厘米的石雕圆球,西侧雌狮前蹄按一可爱小狮,栩栩如生。
阁楼门洞前,有一段无声的告白,以中英两种文字提醒您敬畏历史,珍爱文物:我虽然破旧,但建于唐代,是东到开封西到洛阳的一条官道。虽历经千年沧桑但风貌依旧,请珍惜并呵护我。请缓慢通过,感谢配合。
通过肃穆的天中阁,长长的神道直通一座四柱三楼的木质牌坊,牌坊枋起三架,庑殿屋顶,斗拱雀替,精雕细琢。正楼额书“配天作镇”,左右配楼分书“宇庙”、“俱瞻”,这就是配天作镇坊。牌坊原名“宇庙坊”,中岳古称土神,意思是以地配天。
配天作镇坊正被围起维护,只好从旁绕行。
绕过围挡,继续沿神道,来到财神殿。财神殿也称崇圣门,因中岳神曾被封为“中岳天中崇圣大帝”而得名。
财神殿的东侧有古神库,创建于北宋。所谓神库,就是神的象征性仓库,为收藏中岳山神的文书、财物和兵器的地方。古神库四周是四个高大的铁人,四大铁人铸造于北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高约3米,重约3吨,握拳振臂,怒目挺胸,形象威严。山神的宝库由他们守卫,安全有加了。这里的四大铁人是中国现存形体最大,保存最好的四个“守库铁人”,同时也是北宋铸造的艺术代表。
财神殿的西侧是月老殿,善男信女的爱情会由里面端坐的月老牵线护持白头到老。
财神殿甬道两侧有东华门和西华门,两门内各立二碑,宋代石碑三通、金代石碑一通,碑刻记叙述了中岳庙的历史沿革及修建情况,作者分别为宋代的王曾、卢多逊、骆文蔚和金代的黄久约,都是当时的状元,四通碑亦称“四状元碑”。
财神殿后面,是取名于道教“一气化三清”的化三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道无不在,处处显化,三个法身包容万物。化三门后西侧,有一无字碑亭,亭内立有清代石碑一通,碑上只有线刻花边,没有文字,故称"无字碑"。立此碑的意思是说岳神之德,大得难以用文字形容,故立空石,以示纪念。
化三门现称文昌殿。
再进一院,是峻极门。中门两侧塑有一丈四尺高的两尊将军橡,又名“将军门”。此门是中岳大殿中心院的山门,始建于金大定年间,明祟祯年间毁于大火,清乾隆时重修。门内两侧塑有两武士泥像,高达4.5米,执斧秉钺,气势威武。峻极门与四周回廊、殿宇组成一个四合院布局,东侧四角亭内有《中岳嵩高灵庙碑》,刻于北魏太安二年(456年),是嵩山地区最古老的一通石碑,康有为把它列为北碑十家之首,称其“沉异奇古”。
峻极门前甬道两旁为四岳殿,按顺时针方向为东岳殿、南岳殿、西岳殿、北岳殿,加上中岳恰是五岳。古人称中岳庙为土神之宫,五行土为尊,所以中岳为五岳之首,配之以四岳殿,表示“五岳共存,五行俱全”的宗教观念。
峻极门外台阶下,东侧,有《五岳真形图碑》,刻立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碑上按照五岳的座落方位,雕刻着五岳图,图下刻记着关于五岳的传说,根据“华山如立、泰山如坐、北岳如行、南岳如飞、中岳如卧”等不同特点精心绘制。
向北,巍然屹立的嵩高峻极坊,又名“迎神门”,是一座四柱三楼式的峻极坊,坊起三架,上下两层,额书“嵩高峻极”,为康熙皇帝御笔手书。 正楼和次楼分别施九彩和七彩斗拱,为清代木结构建筑特色。
自嵩岳峻极坊下穿过,眼前即是中岳庙正殿峻极殿。峻极殿也称“中岳大殿”,殿内正中供奉崇圣大帝中天王。峻极殿是嵩山规模最大的建筑,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面积920平方米。 重檐庆殿顶,上覆黄色琉璃瓦,椽飞斗拱,梁枋天花,皆用清代最尊贵的和空彩画。“峻极殿”颜体三字匾为宋人所书。门楣正中横匾上的“黄天厚土”四个大字再次申明了嵩山五行属土的极尊地位。
峻极殿后双狮把守的安静院落,为中岳寝殿。传说寝殿为中岳大帝与帝后起居之所,黄瓦覆顶,斗拱飞翘,面阔七间,进深三间,歇山式建筑。殿内神龛里,有“天中王”和“天灵妃”的塑像,两端有两个大型紫檀木透花雕刻的“龙榻”,榻上有天中王睡像,东榻上睡像为檀木雕刻,西榻上睡像为彩色泥塑。
寝殿后,更上一重台阶,便到了中岳庙的最后一处殿宇——御书楼。御书楼面阔11间,原名“黄箓殿”,是储存道经之地,创建于明万历年间。后来清乾隆皇帝游中岳时,曾在此殿题碑书铭,故又称“御书楼”。现为硬山庑殿式黄色琉璃瓦楼房,为民国时期所建,两侧顺山房是储存祭器的地方。
除了主体建筑,中岳庙内现存有汉代至清代的古柏330多棵,现存的殿、阁、宫、楼、亭、台等建筑39座近400间,石刻碑碣百余座,古代碑刻73品,金石铸器二百余件,是研究魏书书法、道教历史和中岳庙宗教历史的重要实物,是中国道教建筑最完整的代表作,全面见证了印刻“天地之中”信仰的道教文化发展史。
到河南,一定要访嵩山,访嵩山,一定要进中岳庙。嵩山不止有少林寺,不止有中华功夫,还有高山仰止。不进中岳庙,怎知嵩山之五岳极尊?
推荐阅读
小旅兔3.5万72
扁舟听雨5.0千15
扁舟听雨3.5千20
青岛老哥自驾游中国🇨🇳6.9千24
私享世界3.6万9
江南游19715.6千0
Jason的游记5.0千11
凌珏aaa9.3千16
ThomasLuo2.3千1
M36****66065.0千9
M36****66064.2千9
M36****66064.9千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