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嵩阳书院 原来是中国古代的顶尖大学
出发时间
12月
行程天数
1天
人均花费
50
和谁出行
一个人
“近四旁,惟中央,统泰华恒衡,四塞关河拱神岳;历九朝,为都会,包伊廛洛涧,三台风雨作高山。”
1750年(乾隆十五年),乾隆皇帝游历中岳嵩山,被嵩阳书院的地理形胜和人文风貌所感染,挥毫为书院御书了这副楹联,向世人展示了嵩阳书院在皇帝眼中的地位和价值。
嵩阳书院所在的河南登封古称嵩阳,因地处中岳嵩山之阳而得名。嵩阳书院,正位于嵩山主峰太室山峻极峰的南麓,现址原名为嵩阳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为佛教活动场所;隋炀帝大业年间(605——618年),更名为嵩阳观,为道教活动场所;五代后周世宗柴荣将其改为太乙书院;北宋景佑二年(1035年),宋仁宗御赐嵩阳书院,此后一直是历代名人讲授经典的教育场所。
嵩阳书院和应天书院(今河南商丘睢阳南湖畔)、岳麓书院(今湖南长沙岳麓山)、白鹿洞书院(今江西九江庐山)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现在则是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古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而独特的地位,产生过举足轻重的影响。嵩阳书院被公认为是中国古代哲学“程朱理学”的发祥地之一,理学祖师程颢、程颐两兄弟曾常年在此讲学授徒,“程门立雪”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史书中记载,近千年间,除了“二程”,先后在嵩阳书院讲学的还有范仲淹、司马光、杨时、朱熹、李纲、范纯仁等儒学大家二十多人。在此求学且日后成名的人才有冯吉、李度、陈尧佐、滕子京、张载......
康熙辛卯年,河南全省在开封选拔举人,录取名额一县不足一人,登封就中了五个。
北宋时,嵩阳书院有学田1750多亩,生徒达数百人,藏书达2000多册,无愧中国古代的顶尖大学。
史学家司马光被认为是程朱理学的第一代传人,他的传世巨著《资治通鉴》第9卷至21卷就是在嵩阳书院完成的。
书院大门外,一座高山仰止的牌坊,足以证明世人对嵩阳书院的历史评价。
嵩阳书院共有五进院落,南北长128米,东西宽78米,占地面积9984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有高山仰止牌坊、大门、先圣殿、讲堂、道统祠和藏书楼,保留了清代建筑布局。
走过高山仰止牌坊,进入第一进院落,中线东侧是一座四角飞檐的碑亭,碑亭里有宝藏级的中岳嵩阳寺伦统碑。此碑是嵩阳寺的出生证明,东魏孝静帝天平二年(535年)刻立。石碑一面镌刻94窟佛像,另一面上部刻大佛龛,内作一佛二菩萨三弟子,龛楣浮雕的飞天童子诸像及碑侧图案,颇为精致,为中原石刻艺术中的上乘之作。
沿中线走上一层梯级台阶,西侧是在遗址上复原的杏坛。清初,中州著名学者耿介遵循孔子杏坛讲学的传统,在此辟地为坛。当年,坛上有古杏树一株,传为耿介手植,现已无存。
杏坛向北再步上一层阶梯,有号称中原第一碑的“大唐嵩阳观纪圣德盛应之颂碑”。大唐碑高9.02米,宽2.04米,厚1.05米,大唐碑重80多吨,仅碑帽就有10多吨重,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刻立。碑文计1078字,内容主要叙述嵩阳观道士孙太冲为唐玄宗李隆基炼丹九转的故事。碑文由李林甫撰写,裴迥篆额徐浩的八分隶书,是唐代隶书的代表作品。参观期间,正值修缮维护,未能见其真容。
过了大唐碑,方是嵩阳书院的大门。乾隆皇帝御书的楹联就悬挂在嵩阳书院大门两侧的立柱上,大门正上方的“嵩阳书院”四个大字,则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墨宝。
大门里第二进院落,有供奉儒家至圣孔子的先贤殿。先贤殿也称先贤祠,为硬山卷棚式三开间建筑。先圣殿的楹联是:“至圣无域浑天下;盛极有范垂人间”。殿内中央供奉圣先师孔子站像,左右两侧为颜子、子思、曾子、孟子四大贤人线刻图像,西墙为孔子弟子72贤人传略和12先哲画像。
先贤殿西侧是两棵稀世珍宝——汉将军柏。西汉元封六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游嵩岳时,见嵩阳书院内有三株高大茂盛的古柏,遂封为“大将军”,“二将军”和“三将军”。“大将军”和“二将军”历经风雨,依然健在,“三将军”已经焚于明代的一场大火。
经林学专家鉴定,将军柏为原始柏,树龄有4500年,是中国现存最古最大的柏树。
“大将军”高12米,围粗5.4米,因为年龄高迈,树身斜卧,被一堵高墙支撑着,但树冠依然浓密宽厚,犹如一柄大伞遮掩晴空。
相比之下,“二将军”身材挺拔魁梧,更加健硕,通高18.2米,围粗12.54米,树干下部有一南北相通的洞,好似门庭过道,树洞中可容五、六人。
从受封到现在,将军柏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赵朴初老先生吟诗说:“嵩阳有周柏,阅世三千岁。”
先贤殿的东侧有御碑亭一座。当年,乾隆皇帝巡游嵩山,曾写下两首诗,时人于第二年将皇帝的诗刻于碑上,并修亭予以保护。碑上的诗句是:“书院嵩阳景最清,石幢犹记故宫名。虚夸妙药求方士,何似菁莪育俊英。山色溪声留宿雨,菊香竹韵喜新晴。初来岂得无言别,汉柏阴中句偶成。”对嵩阳书院极尽赞美。
御碑亭左侧那棵由一架长梯支撑保护的古槐,据传是北宋神宗熙宁年间“二程”在此讲学时亲手栽植,树高19.5米,围粗4米。
书院第三进院落的主体建筑为讲堂。讲堂为一座面阔三间、硬山卷棚式建筑,是“二程”当年给学生授课的地方。楹联写着:“满院春色催桃李;一片丹心育新人”。殿内设教案、课桌、课椅等教具。殿内东山墙上绘有“二程”讲学图,西山墙介绍宋代在嵩阳书院任教人员名单和传略,书院教学的特点,以及中国古代学制演变情况等。
讲堂后面的第四进院落是供奉了帝尧、大禹和周公的道统祠。道统祠的楹联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道统祠前建有泮池,池上架拱桥以通往来。古制学宫都引水辟池,形如半壁,故称泮池。后世筑池形如半月,跨池构桥。书院作为古代的学校,也多建泮池、泮桥。当地古时风俗,凡考中秀才以上学位的,都要举行绕池三周仪式,以示永效老师之法,安邦治国益于天下。
书院的最后一进院落建有藏书楼,相当于现代大学的图书馆,清初的时候,藏书曾多达86万余册。
此外,嵩阳书院还现存有唐至清代碑碣70条品,虽经风雨侵蚀,但都是历史文化的记录和见证,值得欣赏和研究。其中明神宗万历年间(1593年),登封知县陈国章主持刻制的《登封县图》碑高1.05米,宽0.86米,厚0.2米。图中详细而形象地标示出明代嵩山地区80多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分布情况,并描绘出登封县的山川河流、道路村镇和四至地界的名称等。有人形容“一览此图,即可囊括登封,卧游中岳”。
巍巍嵩山,幽幽书院。高山仰止,名不虚传。细读嵩阳书院,遇见了中国古代的顶尖大学。
推荐阅读
小旅兔3.5万72
扁舟听雨5.0千15
扁舟听雨3.5千20
青岛老哥自驾游中国🇨🇳6.9千24
私享世界3.6万9
江南游19715.6千0
Jason的游记5.0千11
凌珏aaa9.3千16
ThomasLuo2.3千1
M36****66065.0千9
M36****66064.2千9
M36****66064.9千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