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图)
行程天数
15天
和谁出行
夫妻
说起著名的圆舞曲《蓝色的多瑙河》,很多人立刻会想起这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斯特劳斯的杰作。于是,也很自然地想象其美妙旋律中流淌着的那一幅幅动人的多瑙河美景。然而虽然多瑙河流经奥地利、匈牙利等多国,但是相比之下,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观赏到的多瑙河美景,却一直令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记得2018年6月30日匈牙利时间上午8点半,记者随行的巴尔干之旅团队,驶离下榻的匈牙利Guest温泉酒店,驱车前往首都布达佩斯市区开启一日游的行程。
俯瞰布达佩斯(摄影:冯赣勇)
当天的行程是首先前往布达佩斯制高点的格尔莱蒂山俯瞰布达佩斯全景,参观自由女神雕像及广场;下山后抵达著名的渔人堡,在此观赏了圣玛丽亚教堂,圣三一体柱,匈牙利王宫,俯瞰多瑙河两岸风光及链桥;最后是瞻仰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的塑像。整个日程安排得井井有条,记者预感到:布达佩斯魅力的风光美景及深厚的人文景观,将会给人留下了极为难忘的美好印象。
下榻温泉酒店(摄影:冯赣勇)
就在6月29日傍晚,当团队大巴车进入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只见风光旖旎的多瑙河再次零距离地展现在眼前时记者就激动不已。虽然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创作了著名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但是说实在的,在记者看来,奥地利维也纳流经的多瑙河段景致,真是不如匈牙利布达佩斯的美啊!
多瑙河上桥梁(摄影:冯赣勇)
途中,沈陈炜对布达佩斯介绍说:布达佩斯是匈牙利首都,该国主要的政治、商业、运输中心和最大的城市;也是欧洲著名的古城,位于国境中北部,坐落在多瑙河中游两岸,早先是遥遥相对的两座城市,后经几个世纪的扩建,在1873年由位于多瑙河左岸的城市布达和古布达以及右岸城市佩斯合并而成。此前没有布达佩斯这个称呼,过去一般将它称为佩斯-布达。
多瑙河畔(摄影:冯赣勇)
布达佩斯有“东欧巴黎”的美誉。布达佩斯最重要的名胜都位于多瑙河畔。在西岸布达的一边岩石陡峭的山上树立着自由碑和城堡。山下有盖勒特浴场,其下游是布达佩斯技术和经济大学的主楼。城堡的北面的山上有布达城堡。今天城堡里是国家图书馆、匈牙利国家画廊和市博物馆。城堡边的桑多尔宫是匈牙利总统的驻地。
俯瞰多瑙河(摄影:冯赣勇)
多瑙河流经布达佩斯直达黑海。河道易于通行,所以布达佩斯曾经成为主要的商业港口。今天的内陆航运对于布达佩斯来说几乎没有意义了。除游船外还有去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和奥地利维也纳的航班。
多瑙河两岸(摄影:冯赣勇)
说话间,我们的大巴车首先来到布达佩斯盖尔莱迪山上,这里除了能俯瞰多瑙河两岸的风光美景外,还能观赏到一座面向东方,手举橄榄叶的自由女神像,她是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如果天气晴好,从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迎风挺立、昂首仰望的女神像。有时,初到布达佩斯的人们很难辨别东南西北。如果人们失去了方向感,不妨抬头看看自由女神像,女神将为其指明方向。
自由女神像(摄影:冯赣勇)
这座匈牙利自由女神像原名“解放纪念碑”。1945年,德国党卫军据守着布达佩斯最后一个盖尔莱特城堡作最后的负隅顽抗,苏联红军从山下发起几轮猛烈的攻击,几千苏军将士战死疆场,最终攻克了这座堡垒,解放了布达佩斯。为了纪念苏军烈士,1947年,匈牙利著名的雕塑家基什法尔鲁迪•日格蒙德塑了这组雕像。自由女神像建成后在1956年和1992年曾两度险遭拆毁。女神像下面分别还有两座雕像,一个是手擎火炬的少年;另一个挥拳战魔的造型。
手擎火炬雕像(摄影:冯赣勇)
沈陈炜说,在1971年至1995年间通用的匈牙利十福林硬币上,也是这个雕塑的形象。在1991年前苏联解体后,布达佩斯拆除了所有表现共产主义运动和思想的公共纪念设施,但保留了这一代表了和平和自由的布达佩斯的标志和象征,赋予了新的含义,将它更名为“自由纪念碑”。
挥拳战魔(摄影:冯赣勇)
可能是因为每个女神都有着骄傲的特质,其仰首的姿态让人无法看到女神的表情和面庞,让她的美丽多了几分神秘和遐想的空间,也许这也是女神的自由吧。但是有的朋友曾经在此感受过,就是坐在这里等待日落,那时观赏着夕阳下暮色中的布达佩斯,那绝对是一种妙不可言的享受。
城堡山上留影(摄影:孙涛)
的确,在盖尔莱迪山上除了瞻仰女神像外还是俯瞰布达佩斯多瑙河风光的较佳位置之一。人们都知道“蓝色的多瑙河”,但人们在这里看到的绝非那么浪漫与蓝色清澈。
多瑙河畔留影(摄影:冯赣勇)
有人作过统计,它的河水在一年中要变换8种颜色;6天是棕色的,55天是浊黄色的,38天是浊绿色的,49天是鲜绿色的,47天是草绿色的,24天是铁青色的,109天是宝石绿色的,37天是深绿色的。但是沿河两岸交相辉映的优美景致,却远远超出了单纯一条河的无穷魅力。
俯瞰河上桥梁(摄影:冯赣勇)
布达佩斯亦被称为“多瑙河上的明珠”。故去过布达佩斯的人,无不被多瑙河上的几座大桥所吸引。它们自北向南分别是:新佩斯铁路桥、阿尔帕德桥、玛格丽特桥、链子桥、伊莉莎白桥、自由桥、裴多菲桥、拉吉马纽什桥和厄塞哥得铁路桥等9座。正是通过它们,将多瑙河上西岸的布达和东岸的佩斯两座城市连为了一体。
俯瞰链子桥(摄影:冯赣勇)
每座桥梁都有着一段来历。其中最有故事的也是最早的大桥“塞切尼链子桥”。链子桥也被称为布达佩斯首屈一指的名桥。在很早的时候多瑙河上并没有桥,布达和佩斯两岸的联系一直靠摆渡。后来人们为了交往,河上架起了一座既可以让人、车通过又不影响行船的临时性木制浮桥。
链子桥头(摄影:冯赣勇)
十九世纪上半叶由匈牙利著名政治家兼作家塞切尼•伊斯特万倡议建造一座正规的大桥,于1839年开始兴建,1849年完成,当时是一座连接布达与佩斯间九座大桥中最古老最壮美的桥梁。该桥以巨大钢索为骨架、河中有两座石墩做支架的钢结构大桥,全长375米,是十九世纪中叶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铁索桥。
远眺链子桥(摄影:冯赣勇)
桥两端各有一对巨大的石狮,是匈牙利著名雕刻家亚诺什的作品,这座桥梁成了布达佩斯的名胜和标志。二次大战期间,德军为了巩固他们在城堡山上的堡垒,因此将桥梁全部炸毁,后来,匈牙利人民按照原型修复,历经战后的重建,链子桥在完工后的一百年即1949年重新通行。经历了150多年的石狮,依然雄踞桥头。
伊丽莎白桥(摄影:冯赣勇)
如果说链子桥体现了欧洲十九世纪厚重的建筑特点,伊丽莎白桥则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的风格。这座桥位于多瑙河布达佩斯段最狭窄的地方,跨度只有290米。它得名于1898年被人暗杀的奥匈帝国皇后伊丽莎白•阿玛利亚•欧根妮的茜茜公主。
过伊丽莎白桥(摄影:冯赣勇)
今天茜茜公主的巨型铜像就安放在这座桥的布达一侧小花园中间。该桥原建于1897--1903年,单跨度290米,是当时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桥梁。它也在二战中被法西斯炸毁,1964年在旧址上重建,大桥为纯白色,设计简洁,寓秀逸于雄伟之中,给人纯洁明快的现代感。
远眺茜茜公主桥(摄影:冯赣勇)
匈牙利人十分喜爱茜茜公主这位传奇皇后,故这座伊丽莎白桥是以“茜茜公主”的名字命名,便是人们对她最好的纪念物。
多瑙河绿桥(摄影:冯赣勇)
多瑙河上的自由桥,根据它的颜色简称“绿桥”,1896年奥匈帝国国王,也就是茜茜公主的丈夫约瑟夫•弗朗兹亲临布达佩斯,为这座大桥通车剪彩,当时这座桥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原名约瑟夫桥),并一直延续50年之久。浪漫的布达佩斯人,把这两座遥遥相望的桥比喻国王和皇后的永恒爱情。
裴多菲桥(摄影:冯赣勇)
多瑙河上的裴多菲桥最早以摄政王霍尔蒂•米克洛什而得名于霍尔蒂•米克洛什桥,后来又以裴多菲•山多尔为名,得名裴多菲桥。裴多菲桥最早修建于1933年到1937年之间,包括引桥部分在内总长约514米,宽25.6米,历经几十年的风雨苍桑,仍然屹立在多瑙河之上。
城堡山游客(摄影:冯赣勇)
布达佩斯盖尔莱迪山也被称为城堡山,是面临多瑙河的一片海拔160米的高岗,13世纪时修建的城堡围墙至今保存完好。这里是来到布达佩斯的游客游览最多景点最为集中的地方,这里汇集了布达的大部分景点,不仅是众多游客选择开始游览布达佩斯的“第一站”。而且也作为团队的首个在布达佩斯观光的景点,的确给人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渔人堡(摄影:冯赣勇)
城堡山另外两处著名的景点是造型别致建于1905年的渔人堡和有着700余年历史的圣玛丽亚教堂。团队离开女神像即来到城堡山上著名的渔人堡。渔人堡是在中世纪城墙的根基上建造的一段100多米长的白石墙。到此观光沿着墙内沿阶梯拾级而上,可看到宽敞的城顶和两侧半人高的护墙,城内还有烽火台似的圆塔楼。
渔人堡回廊(摄影:冯赣勇)
这座为纪念昔日防御多瑙河渔夫而命名的城塞,是一座两层的白色建筑群,融合了新哥特、新罗马式以及匈牙利当地特色的建筑风格,面朝多瑙河和国会大厦;与国会大厦和歌剧院齐名,被评为匈牙利令人印象最深的杰出建筑群。
渔人堡圆塔(摄影:冯赣勇)
来到渔人堡的庭院中环视,只见堡的周围以尖顶的5个小圆塔和主塔尖之间以回廊链接,充满了童话般的色彩。四周环境优美,景色十分秀丽。
渔人堡留影(摄影:孙涛)
如今,渔人堡是布达佩斯市民晚饭后悠闲散步的重要场所,尤其是一对对情侣最喜欢到这里谈情说爱。有人曾做过这样一项调查,结论是年轻人在这里进行初吻的比例最高。
堡上伉俪(摄影:冯赣勇)
站在渔人堡上,人们可以看到在城堡山顶都无法尽数看到的壮丽景色:多瑙河、玛格丽特岛、链子桥、匈牙利国会大厦以及自由山都尽收眼底。夜晚的渔人堡也充满独特的魅力,周围的一切在特殊灯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迷人。平台上街头艺人的演奏,更增加了几许浪漫的情调。
艺人演奏(摄影:冯赣勇)
特别是在此也是遥望匈牙利国会大厦最好的所在。这座建筑式样模仿了伦敦国会大厦,由建筑师Imre steindi所设计,采用当时流行的哥特式建筑风格,把众多垂直细长的元素与尖塔融入了整个建筑中,成功塑造了许多当时重要公共建筑的新样貌。其庞大的建筑,气势磅礴大气雄伟地傲然在多瑙河边,红顶,白墙,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被精致地雕琢着,让人百看不厌。
俯瞰国会大厦(摄影:冯赣勇)
匈牙利国会大厦于1896年开工,到1904年完工启用,历时8年,楼高96米,大约32层楼的高度;整幢建筑除了用了40万块砖和100万块珍贵石材以外,还奢侈的用了重达40公斤的黄金为建筑材料,而且当时已经全面采用了电灯,电梯,机械通风,冷暖空调等先进设备等,可想当时的奢华程度了。
国会大厦(摄影:冯赣勇)
渔人堡上的另一个景点就是圣玛丽亚教堂又称马迦什教堂,这是由于1470年,匈牙利国王马迦什曾命手下将自己的王徽悬挂于教堂的南门上。这座教堂始建于13世纪中叶贝拉四世时,此后的几百年间,众多的国王在这里举行加冕仪式,固此又称为加冕教堂。
马迦什教堂(摄影:冯赣勇)
此外,许多国王的婚礼,王室庆祝军队出征凯旋等仪式也多在这里举行,可以说,圣玛利亚教堂是布达佩斯历史的见证。这座教堂从风格上来说属哥特式建筑,在穹形尖顶的西大门两侧有一高一低不对称的两尖塔,南塔高80米,带有彩石花纹,是教堂外观最美丽的部分,另一很矮很粗的贝拉塔,带有4个角楼,拱顶都用彩色玻璃镶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墙壁和墙角造型多变,给人灵巧而雅致的感觉。
渔人堡群雕(摄影:冯赣勇)
教堂的圣玛利亚门额上有描述圣母归天的14世纪浮雕,教堂内部壁画描绘了圣徒们的行事。教堂前耸立着一座八角形石塔,雕刻十分特别。这座教堂在土耳其人占领时曾被改建为清真寺,布达城光复后又恢复为天主教堂,它现在的外观是在1874-1896年修缮时定下来的,当时许多杰出艺术家都参与了城堡的修缮。
近观教堂(摄影:冯赣勇)
城堡山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而且还是一处独特的自然景观。美丽的多瑙河在这里形成一个半圆,城堡山就坐落在河套中间,山南端的椭圆形主峰耸立在多瑙河畔,俯视着佩斯城。从凹进去的对岸看,山水相映,城堡山巍峨壮丽。山后则是格列特山的巨大剪影,构成一幅美妙的山水画。
国王雕像(摄影:冯赣勇)
如今,城堡的一部分作为餐厅使用。而玛迦什教堂与渔人城堡间的铜像,则是第一位匈牙利国圣•伊斯特万一世,圣•史迪分国王雕像。圣•史迪分国王是匈牙利于公元1000年加冕第一个天主教国王,同时也可以说是匈牙利国的建立者。渔人堡旁的希尔顿旅馆,外层是茶色的帷幕玻璃映照著渔人堡和一旁的教堂倒影,美丽而迷人。渔人堡现已成为布达佩斯著名旅游景点,每天来这里的观光者络绎不绝。1987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
圣三一体柱(摄影:冯赣勇)
从渔人堡下来,团队前往布达匈牙利王宫景区。途中,途中在街心看到了一个非常奇异的类似纪念牌的建筑。沈陈炜说这就是圣三一体柱。这是在高高座基上耸立着一根园三角形的柱子,柱子上和柱子四周耸立着许多人物雕塑,即圣父圣子圣灵一体。圣三一体柱是专门为纪念14世纪欧洲的黑死病而建造的。
街头建筑(摄影:冯赣勇)
公元1347年,克里木半岛上的卡发城突然间陷入了地狱般的恐慌之中。平时活蹦乱跳的健康人一个个倒下,死者的数目很快超过了活人,尸体堆积如山,恶臭直冲云霄,无法掩埋,政府只好用木杆把尸体就近推入大海,港口为之废弃,这被普遍认为是欧洲黑死病开始的标志,然后席卷整个欧洲。
火车站(摄影:冯赣勇)
六年间至少有2350万欧洲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相当于疫前欧洲人总数(约6250万)的8分之3。要知道,历时六年之久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只消灭了欧洲人口的5%。这确实是人类的一场规模空前的灾祸。欧洲经过这场残祸后,大约才真正懂得整个社会对文明卫生建设的重要性。而布达佩斯也是黑死病重灾区,因此专门设立圣三一体柱以作纪念。
布达皇宫(摄影:冯赣勇)
顺着圣三一体柱继续往前行不远即来到被称为匈牙利王宫的布达皇宫。王宫为13世纪时,“阿鲁巴多王朝”在多瑙河右岸所建,当时主要用作军事堡垒。以后,历经蒙古、土耳其入侵及二战等灾难性破坏,战后成立特别复兴委员会重建布达皇宫。人们现在看到的王宫就是战后重建的。新建王宫的外部建筑形式仍保留着原巴洛克式风格,但内部采用了适合现代需求的新结构。
博物馆(摄影:冯赣勇)
王宫中心部分是布达佩斯历史博物馆、塞契尼国家图书馆、画廊及当代艺术博物馆。博物馆内展示有关布达佩斯和匈牙利的历史资料,且依年代顺序展示。中央大厅是匈牙利民族画廊,展示着匈牙利历代名画家和雕塑家的大量精品。往城上山丘南侧有中世纪城墙的遗迹。
图鲁尔(摄影:冯赣勇)
在布达王宫的立柱上是一支展翅飞翔的雄鹰,牠是匈牙利神鸟“图鲁尔”,是1896年为纪念匈牙利人迁居布达1000周年而雕塑的。传说当年匈牙利人来到这里,就是“图鲁尔”在前面飞翔带路的。雄鹰双脚抓着一把“阿提拉之剑”,据说有征服世界的神力。在面对多瑙河的殿前广场上,耸立着1686年解放布达时的军事司令欧仁尼大公的骑马塑像。
总统府(摄影:冯赣勇)
皇宫后面御花园中的马伽什王喷泉,喷泉后的一组雕塑名为马伽什狩猎图,雕塑顶端是马伽什国王的猎装像。布达皇宫北面的白色建筑是总统府。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布达山上的老皇宫里,各式各样的青铜雕塑是栩栩如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雕像的形式内容各不相同,但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精美。
王宫周边景致(摄影:冯赣勇)
匈牙利之旅在布达佩斯最后参观的是位于伊丽莎白桥东南侧的裴多菲塑像。欧洲有好些不大的国家,国家虽小,却往往都至少有一两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而匈牙利又有着裴多菲和茜茜公主,无疑对来此的观光者们平添了几许熟悉的亲切之感。
裴多菲像(摄影:冯赣勇)
说起裴多菲,在中国很多人的心目中最有名的匈牙利文人,当无疑义。或许你不知道200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匈牙利小说家凯尔泰斯•伊姆雷,但肯定听过脍炙人口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句,作者就是匈牙利的裴多菲。
裴多菲像周边(摄影:冯赣勇)
裴多菲(1823--1849),出身清苦,少年贫困,19岁开始发表作品诗歌《酒徒》成名。那时候他以匈牙利民歌体写诗,他说,只有人民的诗才是真正的诗。他早期的作品好多都被李斯特等音乐家谱曲传唱。21岁时,他来到布达佩斯做报纸的编辑,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诗集。
远眺王宫(摄影:冯赣勇)
他的作品,奠定了他在匈牙利文学中的地位。他的《爱国者之歌》、《反对国王》蜚声诗坛。他在布达佩斯参加领导了激进青年组织“青年匈牙利”,用诗篇号召匈牙利人民反对奥地利对匈牙利人的压迫。他23岁时,在他诗歌全集的自序中写下箴言诗《自由和爱情》,那句经典的“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如同号角般地发出了诗人走向革命的誓言,此后他不停地用诗歌鼓舞匈牙利人民的反抗。
街景(摄影:冯赣勇)
裴多菲可不是说着玩的,在1847年他24岁的时候,加入革命军队,投身匈牙利的独立战争。那时候他可是别离娇妻,那娇妻不但小四岁还怀了孕。人家可是贵族的千金,而且是冲破家庭的藩篱嫁给他的。对匈牙利的起义,奥地利拉起了俄国一同镇压。
裴多菲像留影(摄影:王珏)
1849年,裴多菲死在哥萨克人的马刀下。裴多菲一生写下八百多首抒情诗和八部长篇叙事诗,还有八十多万字的小说、政论和游记。这些作品中相当多是在战火中完成了。这样的高产,在欧洲文坛中也是少见的。
街头路牌(摄影:冯赣勇)
匈牙利对裴多菲的正常说法是牺牲在瑟什堡大血战,尸体葬在1050名英烈的大坟中。但是也有说法,说他当时没有死,而是被抓到西伯利亚流放。对裴多菲的死亡之谜,最近咱中国的法医通过DNA鉴定,证实了在贝加尔湖畔的遗骸就是裴多菲。
举家出游(摄影:冯赣勇)
如果说巴尔干半岛之旅从北京出发先后经过的德国柏林、波兰华沙、捷克布尔诺、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匈牙利布达佩斯等虽都是欧洲的国家,但却还都不是巴尔干半岛的国家,而随着团队在匈牙利布达佩斯行程的结束,当日下午,将驱车前往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这将意味着正式的巴尔干半岛之旅真正拉开了帷幕。(图文:冯赣勇)
推荐阅读
_TOB****779076.0千11
xyong20014.6千11
KKKKKG1.0万19
喵妈-带上屁孩去旅行1.6千0
露西逃7.5千11
小步的旅行箱5.1千1
爱新觉罗🐯Mike1210
请叫我Summer5.4千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