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修道岩庙3天游
出发时间
5月
行程天数
3天
人均花费
100
和谁出行
和朋友
武当山自古就有36岩的记载,实际上有修道遗迹的岩洞至少上百个,精选3天的线路,也可以每天的线路单独徒步一天,3天线路是从金顶出发到五龙宫,尽量多走几个36岩和其它岩洞,可以让人感受武当山真正的修道文化。建议3~10人,沿途的食宿只有南岩、紫霄宫、五龙宫有,需要自带至少一天的食水,部分岩洞需要熟悉线路的向导。
第一天:
1,碧天洞,内有神龛,题有“云绕碧天”;
仙姑岩,民国时期坤道胡合贞修道处,胡合贞,人们不知其名,皆呼之胡善女,修道后皆称“胡子爷”。偶于小本手抄书得知,其礼徐本善为师,老河口人,家为富豪之族,幼读善书,曾捐资老河口善书堂刻印《太上感应篇》、《玄天上帝报恩经》行世。出家后隐于玉女峰仙姑洞,后建妙贤院。为人慈善,甘淡澹泊,以采药济世度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见遇真宫破败、以针灸药物治病而倡修之,后为其主持。民国初年又见玉虚宫倾废,随又修之。据民国十二年(1923年)众绅民同立碑文记载:“胡大真人重修宫殿三十余间,复设学校、学生80余人,又赎取香炎稞籽,留养主持,以血应用。到宫其年,百废俱兴”
2,天仙岩、三公岩。在三公峰下,自朝天宫东出三公岩,是上岩也。路险绝,难以容足。其下又有岩,亦名三公岩。二岩相距三舍。岩南向爽垲,幽静可居。(《武当福地总真集》注:太师峰太傅峰太保峰三峰在大顶之东。又曰三公山,在紫霄宫之前。如玉笋分班,黄鹤猿猱,飞攀莫进。巫峡华顶,似难并肩,极天下峻秀无以加此。下有一岩名曰“三公岩”。山高云深,阳光难驻。绝粒之士,始可栖此。
天仙岩右上方几十米有土墙和门,速降下去是当地人说的2层共14间道房的三公岩的上岩,道房全部倒塌,绝壁上有红字“如月之静,常无点尘”,岩洞规模很大,过去可与天仙岩相通,路断不能行,绝壁悬崖的山洞里建有五层高楼,上无梯,下无路,历史上的尹喜、黄大仙、孙思邈、吕洞宾、张三丰都在此修炼过,在香炉峰左,亦名白元洞。矗峰绝岩,有万仞森立之象。民国初年,道士周庆魁,在此建四层楼房,高五丈余。道士周庆魁依山就势重建楼宇九层,最上层供奉道教信奉的真武、天神、灵官等神像。
3,黄龙洞(推测是皇后岩),《武当福地总真集》:皇崖峰,在大顶之北,上应太安皇崖天。金璧障空,瑞光交映,夕阳回景,辉射九霄。雨霽之间,飞虹绚彩,可仰而不可及。下有一岩,名日皇后岩。绝壁凌空,若体未洞真,焉能寝息。昔圣母善胜太后,寻真憩息于此,故有是名。皇后岩,在皇岩峰下,峭壁陡立,鸟栖猱息之地。
明·王世贞:皇岩峰:雨脚霏霏暖不收,皇崖风起忽成秋;浮云半卷青天外,一线襄江抱日流。
4,七星树小武当,在台阶路路边30米,顺便可以看看,传说这个山包是真武一剑把武当山金顶的尖尖部分劈掉飞到这里的。
金仙洞,传说李时珍在此采药,下面就是古道,不好上去,路上看看即可
5,樃梅祠
脚蹬岩又名云雾岩,在南岩宫右。穹隆如屋。在此仰视,可见岩顶上留有巨人足迹)
南岩
鸿均洞
谢天地岩(南岩巡岭西上百余步,一石突出于虚壁万仞之上,名曰试心石,到此无不股悚。又十余步,即谢天地修炼之岩。至元乙亥(1275年),洞云道人鲁大宥,以道著远,开复香火,行缘受供,与五龙紫霄二宫等。唐朝有个不知姓名的道人在此修炼,人问话不答,只曰“谢天谢地”而得名。)
6,崇福岩(南天门北侧,曾经作为南岩宫的皇经堂)
雷神洞,《武当福地总真集》:欻火岩一名雷洞,在紫霄岩之北。石如火焰,树如龙爪。中一灵池,水能疗疾,叩祷服之,无不应验。有私饮此水者,则神火烧身,雷风大作,内有欻火真形,见者悚慄。其正雷洞,邓天君修炼处,在叠字峰,人迹不可及。
开凿于元代的元统年间,即公元1333年,是武当山著名道人张守清修炼清微雷法和祈雨的场所。在南岩去太常观路中右侧,中有“灵池”。岩内有石殿一座。殿内供邓天君像,人身鸟面鹰嘴鹞眼,手持雷锤雷钻。
太常观
乌鸦庙,上世纪60年代尚存,后被人为破坏
玉清岩、太清岩、太子岩,三岩在展旗峰下,又名三清岩。玉清、太清、太子三岩,皆玄帝游息之地。石皆作金银之色。玉清岩、太清岩元名修道岩,昔黄太清得道于此,因名之。
水帘洞
炼丹岩
宝珠岩,太极拳创始人张三丰在武当山选中的徒弟主要有丘玄清、卢秋云、周真德、杨善澄、刘古泉等五人。 “命丘玄清住五龙,卢秋云住南岩,刘古泉、杨善澄住紫霄。”刘古泉,河南人,生卒年月不详。山志称他“早脱樊笼,有蹑景凌虚之志,九还七返之妙,调铅炼汞之功,并无虚日。石火电光,知其自警。既后精神全就,与道惟一,乃入宝珠岩下蒲团。春风之乐,自谓足矣。一旦告道友杨公曰:‘吾今解带,正在此时’。语毕,撒手而去”。[10]杨善澄,太行西山人,生卒年月不详。《山志》称他“夙有道契,清源中来,默守珠辉,根深蒂固,志在太和紫霄之上。后果如其意。同刘古泉结岁寒之盟,偕入宝珠岩下。闲谈太极,至乎无极之妙。一点头来,与(刘)古泉各自珍重。翌日,溘然而去”。
夜宿紫霄宫
第二天:
7,翻山去不二岩(尹喜岩),
《武当福地总真集》:一名仙岩。展旗峰在北,翠峦耸立,玉涧调琴。昔文始先生隐此,下有一涧,名日牛漕。太上隐化访喜,青牛卧此,因以名焉。
坐北朝南,面对金顶,宽六丈二尺高二丈深二丈八尺,内有砖筑神台,泥塑彩绘神像,现已不知所处,只留一方形石槽、圆形石磨、残碑和曾经储存化缘的粮仓,岩左下方30米处有道房遗址。远观其形状,俨然老虎的一只耳朵。加之那里人烟罕至,常有老虎出没,当地人便称之为“虎耳岩”。明朝万历年间不二和尚居此,故称““佛子岩”、“不二岩”,又名葫芦岩。传说尹喜在此山洞修炼,老子还来此寻找,那山涧是老子青牛喝水的地方,名牛漕涧。《舆地纪胜》曰:“以其所居,名曰尹喜岩;涧曰牛漕涧、青羊涧,皆太上神化访喜之地。”据清《大岳太和山志》载,“贤士大夫之辙以日至,尚方之赐掖庭之供以月至,虎耳岩之名遍天下”。由此可以说明:在明代,由于不二和尚的名望崇高,凡朝山的士大夫及文人墨客无不慕名拜望,他的住处每天不断朝谒者。明正德年间,不二和尚游历民间施食,武皇闻其名,赐千佛衣一件。后不二和尚还山,圆寂于虎耳岩。当时的皇帝明武宗还亲自为他撰写了碑文,享年一百二十余岁。据史书记载,曾在短短的一月之内,就有数万人前去参访不二和尚,并名遍天下,就连明代著名文学家王世贞(公元1526-1590)也前去拜谒。万历二年,时任都察院副都御史抚治郧阳提督军务,次年三月登览武当,在山游历四天。其中,《由南岩寻北岩谒不二和尚》这样写道:
降陟虽疲迹,眺览用怡心。心怡体旦调,支策探道林。是时春初暮,遥绿结屯阴。一幡风空表,双树吐绿寻。初窥但绝壁,缓步得蓝精。开士人杜机,眄睐不能禁。延我坐芙蓉,啖我以林禽。清梵如流泉,曾闳海潮音。忽者西岫景,圆规已半侵。归来愧禽鱼,自得忘高深。
,沿沟经过大岩洞,翻西边对面山梁
8,滴水岩,《武当福地总真集》:在仙侣岩之南,岩如大厦,裂石出泉,因以名之。在仙侣岩南,南岩宫下。其岩虚敞,岩顶赭色如肺盖,时有泉滴如珠。下有小石池盛水,四季不竭,水质清冽,味甘美。元代有祠宇。明永乐十年(1412)敇建殿宇。
明-王世贞:滴水岩:一滴一露珠,病海犹恨少;倘借行雨翁,前村成浩淼。
注:滴水岩今名“上元”,亦名“上院”。
黑虎岩,有碑刻存于太常观大殿。
《武当福地总真集》:仙侣岩,在大顶之北,面朝天门。山畲平坦,一泉自岩而出,
有鸣金漱玉之声,神仙多栖之。游人至此,无一点尘坌气。其泉名百花,昔陶幼安得道於此。
任自垣编撰的《敕建大岳太和山志》,成书于明朝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书中记载:“仙侣岩在青羊涧之上,白云岩之左。其岩爽朗虚明。记云:玄帝道成,有蓬莱仙侣来贺,因名仙侣。旧有像设,香火俱废。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敕建殿宇,以奉高真香火。复置道房,以道士焚修。”
“仙侣岩去南岩宫西北六里。玄帝道成,蓬莱仙来贺,因名。”“百花泉在仙侣岩。神仙陶幼安得道于此。”明朝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时任武当山提调官的方升编纂《大岳志略》
注:仙侣岩今名“下元”。亦名“下院”
竹芭桥
9,白云桥下岩洞
黄家岩
白云岩,《武当福地总真集》:白云峰,在大顶之西。紫盖、皇崖,东西互拱。下有一岩,名曰白云,虚寂轩豁。傍一石穴如星,名日星牖。俯视万虎涧,松风哮吼,涧云交飞,与道合真,方可栖息。陈希夷避名,三迁于此,次后五龙徙之华岳。任自垣编撰的《敕建大岳太和山志》记载:“仙侣岩在青羊涧之上,白云岩之左。
北宋初著名道士陈抟(张三丰的师祖)曾三次在此辟谷修行。
仙龟岩,《武当福地总真集》:在金锁峰下,石如神龟,含烟喷雾,岩居其中。
明朝文学家谭元春在《游玄岳记》:“自仙龟岩过百花泉,东至滴水岩,观其水所滴如刻漏。”
徐学谟在《游太岳记》:辞别五龙宫,他又跨过青羊涧,经仙龟岩、仙侣岩、滴水岩……直奔太和宫。徐霞客游记:“过白云、仙龟诸岩,共二十余里,循级直下涧底,则青羊桥也。”
现判断为青羊桥往南岩方向开始上山处左侧巨石,形如巨龟,头部朝向青羊涧上流。
青羊桥
10,华阳岩,《武当福地总真集》:云母岩、杨仙岩,二岩在五龙官东二百步。二岩对立,桃花夹径,云龛月席,面对群峦,松竹交青,四时如一。昔隐士花杨先生服术于此,年百餘岁,人往访之,飞步而走。或问之曰:何故却人如此?应曰:“腥坌之气,触我之神,不容坐尔”,后不知所在。
明·孙应鳌云母岩:泛泛桃花春水,萋萋灵草孤洲;烟断石岩欲裂,云飞万木俱浮。
云母岩
五龙宫
诵经台,桃源峰在紫盖峰之北。地势阔远。其西曰桃源洞,即道人蜕形藏剑之总茔。古有道域安众,以奉岁祀。东即“诵经台”,昔陈希夷循迹再迁,诵《易》于此。今台址岿然。
、凌虚岩及其下的沈仙岩,《武当福地总真集》:沈仙岩在飞升台之西,桃源洞之对。石室偃仰,泉溜清幽。昔有沈仙成道于此,因名之。 民国《续修太和山志》:“杨仙号华阳先生,又沈仙,又陶幼安,俱得道于武当山。一住杨仙岩,一住沈仙崖,一住仙侣岩白花泉”
白龙岩,《武当福地总真集》:白龙潭二所。一所在磨针涧下,瀑布千丈,有庙在岩内,祈祷累应。一所在飞升台下,潭黑而深,云气上升,立澍霖雨,人罕有至。
第三天:
11,长生岩,在五龙峰腰间。面临绝壑。东汉丹家阴长生隐居于此,故于明宪宗成化12年(1476年)7月7日赐名“长生岩”。据传为原五龙宫藏粮之所。是一个天然的石窟,平拱顶,长宽高均在六米左右。坐西朝东,三面岩壁,一面临崖,崖下绝壑。临壑的一面,用城砖干摆精筑了一面墙,并空有一扇窗,后壁依崖而凿有神龛,现无神像,崖壁右侧凿有地仓,长2.75米、宽1.45米、深1.15米。
长生岩右对面的扪月庵碑刻岩洞,明代嘉靖年间监察御史李元阳在长生岩对面小岩洞里面题刻一块碑,《扪月庵记》:扪月庵,在大岳太子岩前,紫霄宫后,曹炼师居之。师,山西阳城人。初去家,住渔阳之盘山,寻住京口、金山,移焦山,移三茅山,皆远喧,惟茅山住颇久。晚乃入太和山,岩峦幽胜甲于五岳,遂不能去。山之羽人天目子识之,因求记焉,作一庵题曰“扪月”。一瓢一榻,偃仰其中,剨然长啸,山鸣谷应。客有叩关而问者,师不之答。但歌曰:“庵之中,何所有,月一轮,身畔走。云来不畏遮,取得不用剖。闲时捧出碧峰头,海底蛟龙尽朝斗。"
12,叠字峰下的雷岩,
《武当福地总真集》:雷岩,乃邓天君修行处。事见叠字峰。叠字峰,在五龙顶南。三山叠字,上窥空腔,石蹬攀缘,松竹扶疏。其西峭壁之中,有一石穴,名日雷岩。深可二丈,自上贯绳而下,石皆作火焰之状,有坐形足跡存。神风凛凛,心胆震慄。传云雷帅歘火律令邓天君炼真之处,风雷多从此起。
雷洞(传说村民在此山垭烧香可借到桌凳碗筷,后来不还就不灵了)
《武当福地总真集》:金鼎峰,在叠字峰西。山形类鼎,时喷云烟。其下一岩,名日藏云。皆非寻常栖隐之地,甫近龙顶,阴气逼人。
13,五龙岩,一名灵应岩。在五龙峰迤东,石径崎岖,草木茂密。岩内有泉水,每遇天旱,山民祈祷如响答。下临深壑,云雾弥漫。五峰分列,中有灵池,大旱不竭,石庙一区,名曰:“真源之殿”,即五气龙君神寓之所。东有一岩,一奉五气龙君,历代祈祷,应如响答,常建殿宇,即为风雷所移,石栈崎岖,延蔓而上,白蛇异蝮草木混处。明永乐十年(1412)敇建殿宇。现存砖石结构庙宇一座)
温家洞,古代善人修道处,类似水帘洞
金土地庙
14,磨针桥,铁杵磨成针的传说所在地
姥姆祠,在磨针桥头
黑虎岩,《武当福地总真集》:在黑虎涧上,大林巨石之中,黑虎所栖之地。
黒虎岩位于五龙宫2隧道之间古桥下面200米,在黑虎涧之上十米,涧旁还有一个岩洞,上面大岩洞还是古代的采石场,共有3个岩洞,下面一个在河边,上面一个很大但是进深不深,旁边还有一块巨石形成的岩。
将军庙
隐仙岩,《武当福地总真集》:隐仙峰,在龙顶之北,。其下即隐仙岩,前曰竹关,即宫中之第二门。山神堂在路之左。隐仙岩,一名尹仙,一名北岩,在竹关之上。高耸云烟,俯视汉水,石如玉璧,呈瑰纳奇。古神仙尹喜、尹轨所居,歷代神仙多鍊大丹于此,丹室炉灶存焉。近代田蓑衣隐此证道。岩右大木下,石棋盘局横铺于上,左右列石為坐。传云:尹轨抨棋之所。夜籟澄寂,常闻步虚玉磬之声,频见神仙往来,熊虎宿卫。出《舆地志》
隱仙岩:爐鼎消磨日月多,山中袞繡一青蓑。白雲也不知仙跡,今在何天嗚玉坷。
金华洞,在仁威观到隐仙岩之间蝴蝶谷(金华洞沟上去经过赵家垭500米到右侧山沟,存有部分土墙及2无头神像,旧有2层楼。。
下山经过仁威观
到山下蒿口的五龙行宫遗址,规模非常大,是四进的建筑,可以供千余人同时吃饭,被李自成军队烧毁。
以上总共经过武当山36岩的22个,顺便去了周边18个岩洞。
武当山36岩还有其余的,比较分散,而且部分岩洞的路不好走,要专门时间去串起来跑,可能一天只能去几个相距较近的,以下只提供照片,不列入以上行程。
41太玄洞,在索道半途可看到北侧太玄洞,有5层,明代2篇游记记载白玉岩和太玄洞的密密麻麻的如同蜂巢的道房,应该就是太玄洞、白玉岩。。
、42白玉岩
43月牙洞,洞口有一碑:盖闻敕建武当大岳仙山,生有七十二洞,祥瑞□□修身养性炼丹为友□性道友,祥□隐身修真炼丹数十余年,月牙洞在朝阳、天仙、七真、性真、霞光、卧龙、黄庭、碧仙、姑仙,尽在包围,□立□为□。武当圣境数洞天,自有月牙好炼丹,百年修身功成满,也去蓬莱会老仙
44天仙岩下的朱家寨
45、46、47、48道者岩(七真洞),
《武当福地总真集》:健人峰 在大顶之东北,三公山之右,上空云霄,仰冲牛斗,堂堂如天丁拱立之状。下一岩,名曰“道者岩”
太子坡《重新复真观暨神路碑记》:“夫复真观者,八宫二观之一也,基于太子坡,自玉虚至天柱适当其中。帝为太子时,入山修炼始居于此。自明末遭乱,而观亦倾颓。主上龙飞元年,治抚王公谒圣过此,访有全真道人白玄福隐于七真洞,延出。”
及周边的修道岩庙(大部分都是闭关洞)
49、50、51升真岩,《武当福地总真集》:在五老峰下,拔空腾起,其势如飞。始老峰、真老峰、皇老峰、玄老峰、元老峰。五峰在大顶东南,一名五老峰。五峰列居,宛然笔架。昔玄帝上昇,五老奉詔啟途,驻輦於此,地神踊现。下即昇真岩、白云涧。其水环崖飞湍,由九渡涧而出。
民国碑刻题为乾元洞,俗称白云岩,又称鹊鹊洞,因为只有鹊鹊才能飞到的地方,洞内上面平2侧几乎垂直,山顶天然一岩洞,去岩洞必须经过一个巨石堆砌形成的天井,可从下面踩木头爬上去。攀越一片绝壁,上面只有几处手抓脚踩的凹痕供支撑身体,经过一岩洞可到升真岩,里面高三丈,深三丈,宽8丈,有4间土房,上面有大楼板,土改时坍塌,曾供神像10余尊,文革被毁,内有水井,大旱无水,可蓄水。
及周边岩洞
52、53九卿岩(太平洞),《武当福地总真集》:九卿峰,在大顶之南。峰峦秀丽,葱蒨奇特,松篁花卉,分置内外。传日:天真校福之所。下有一岩,亦以是名。昔有道流,游宿岩畔,夜闻金钟玉磬之声。下有深潭,人莫能至。
太平洞附近一个闭关洞
54、55隐仙洞,金顶附近的一个闭关洞
及粮仓
56风岩?《武当福地总真集》:在大顶之下,万虎涧滨。石穴噫气,震响林壑,人莫能近。
万虎涧在大顶之北。风雷震怒,如万虎之咆哮。会于青羊涧。
道岸先登状元石摩崖
57、58、59展旗峰岩庙群,人迹罕至,大部分都是闭关洞
60、61隐士岩,《武当福地总真集》:仙人峰、隐士峰,二峰在大顶之南。大岭高山,仅能企仰。下即隐士岩。本山神仙出没,人多见之,或懈衣披髮,或奇形异相,手足爪甲各长五七寸。或坐盘石,或濯涧滨,真气逼人,莫可近及,恍惚之问,俱失所在。
哑巴寨
62、63常春岩、朱砂岩,《武当福地总真集》:常春岩 (事见七星峰)。
贪狼峰巨门峰禄存峰文曲峰廉贞峰武曲峰破军峰七峰在大顶之北,若北斗拱极之象,昂霄耸汉
,左参右立,云开雾幕,绰约璇枢。传云:天真校善之所。其中:南有常春岩,谓向明高敞,常如阳春;西有朱砂岩,石为日华所烁,其色如之;北有北斗岩,上极太虚,皆非中下士修炼之地。夏秋之际,雷电威奋其间,夜漏清寂,惟闻鸟猿啸月之声。民国《续修太和山志》:“长春岩、朱砂岩、北斗岩,三岩之七星峰参错之间,南向者高爽敞豁,常如阳春,为长春岩;“
、朱砂岩
64、65、66、67湘子庙,传说为韩湘子修道处。
及湘子岩
68状元岩,均州志:状元岩寨,在州南八十五里,即明太史罗念庵栖隐处,一名罗公岩。峭壁巉巗,势若削成,中平广亩许。嘉庆初,教匪犯境,居民凿险辟幽,甃石为垣,老幼负寨以居。贼无从踪迹,均免劫掠。
罗洪先(?——1567),明代嘉靖状元。字达夫,号念庵,江西青水人。洪先为罗绪之子。其父是明弘治年间(1488——1505)进士,任岳部武选郎中。罗洪先喜好王守仁之学。王守仁与其父是同时代进士,其学以良知良能为主,称格物致知。应当自求诸心,不求诸事物。推崇宋儒陆九渊,世称姚江派。
69玉虚岩,《武当福地总真集》:一名俞公岩,在仙关之东,九渡涧之上。石壁半空,涧声雷震,万壑风烟。昔有隐者俞惠哲诵经于此,一老人常往听之。忽一日语日:“我东瞑之子,謫居于是,限满得还,所居愿奉仁者。”一夕雷雨,為整其石。近代人往避兵,火焚石落,不可居。
俞公岩:山翁愛殺碧山棲,郡是河問振紫芝。背負河圖神易去,想從上古訪抱羲。
玉虚岩:何处箫声来竹房,玉虚岩畔月苍苍;八龙蜿蜒神君驾,五夜氤氲寿域香。
静坐几回探众妙,萝中漫欲赋灵光;由来白发终难变,俯视仙山气更扬。
武当山特殊的岩层,形成了无数的天然岩洞,成了历代修道者闭关修道的栖息之地。大部分岩洞里面只有一些遗迹,明代大修武当时修缮了一些,36岩还有几个很难确定实际位置,因为有些岩庙的历代志书记载不详细,虽然去过的岩洞已经不止一百个了。
推荐阅读
黑白的触动7.1千10
孟唐tony2.8千5
西门庆大3.4千4
西门庆大7.6千17
私享世界6.6千9
上海陈立农5.4千11
冯赣勇5.4千11
老路识途1.3万17
不喧不扰刚刚好8.1千6
不喧不扰刚刚好8.1千9
不喧不扰刚刚好1.4千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