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自驾游(二)这里不光有神仙文化
出发时间
9月
和谁出行
夫妻
【第四天】9月29日,蓬莱
说起蓬莱,人们往往会跟“仙境”两字连在一起,从海市蜃楼想到八仙过海、长生不老、逍遥自在。自古以来,蓬莱给人太多的联想。因蓬莱这个地名,使这里与神仙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天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游览蓬莱名片式景点,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的蓬莱阁。
蓬莱为古代登州治所,是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桑梓之地。我们首先来到景区内的戚继光纪念馆,即蓬莱水城的备倭都司府。纪念馆采用壁画、雕塑、多媒体相结合的表现形式,再现了戚继光山东海防备倭、闽浙沿海抗倭、蓟州边关戍守、案头著书立说的历史画面。▼
摆放于戚继光纪念馆南面校场的石刻。据说戚家军攻克横屿,凯旋回师,戚继光和全军将士一同赏月,当时军中无酒,戚将军即席口述《凯歌》一首,教全军将士一起唱歌,以歌代酒激励士气。《凯歌》算得上中国历史上第一首军歌了。▼
矗立在平浪宫与太平楼之间的戚继光塑像。▼
太平楼。▼
来到关门口天桥附近,这里是蓬莱旅游的网红打卡地。▼
丹崖山上回望蓬莱水城。▼
宾日楼,又名望日楼,始建于宋代,为八角十六柱双层砖木结构楼阁式建筑,是观赏“日出扶桑”的绝佳场所。▼
吕祖殿▼
苏公祠,据《登州府志》记载,苏轼“知登州不旬日,而条议盐权,言利于民”,其利民之举,让士民感恩戴德,遂建祠祀之,以永为念。正是:五日登州府,千载苏公祠。▼
卧碑亭,以亭内有苏轼《书吴道子画后》、《海市诗》,横幅碑刻(卧碑)得名,亭内另有清代龚宝琛联语碑刻。▼
卧碑亭西侧就是整个蓬莱阁景区的核心——蓬莱阁,蓬莱阁后墙上嵌有三方大字刻石“碧海清风”、“海不扬波”和“寰海镜清”,两墨一朱,颇有气势。其中“海不扬波”的“不”字有明显的缺损修补,据说是1895年1月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舰炮击蓬莱城时留下的弹痕。“海不扬波”成了“海扬波”。事实证明,没有强大的海防,海不扬波的愿望只能成为一种幻想。▼
主体建筑蓬莱阁,始建于宋嘉祐六年(1061年),现存建筑为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再建。主阁是一座双层木结构建筑,丹窗朱户,飞檐叠瓦,雕梁高启,古朴伟丽。“蓬莱阁”金字匾额,为清人铁保手书。一楼墙上绘有巨幅“八仙过海”壁画,二楼留有八仙醉酒的蜡像。▼
站在二楼凭栏四顾,天蓝海碧、云淡风轻。游人可亲身体会蓬莱籍作家杨朔《海市》中描写的诗情画意:“你倚在阁上,一望那海天茫茫,空明澄碧的景色,真可以把你的五脏六腑都洗得干干净净。”▼
避风亭,原名海市亭,为观赏海市蜃楼奇景所建。因有神奇的避风效果,而被今名替代。门联“面北当风,风力虽狂绝不入;开轩秉烛,烛光故小竟长明”。亭内有董其昌、施闰章等诗文的嵌壁刻石。▼
出蓬莱阁古建筑群,步行前往田横山景区。田横山曾是末路英雄田横安营扎寨的地方。▼
汉时韩信破齐,齐王田横率其徒五百人东走,曾筑寨于此。▼
合海亭为仿古钟楼设计,两层建筑,位于黄海与渤海相交处,寓意合黄、渤二海龙王之神力。▼
神龙分海——黄渤海分界坐标。两条盘曲而上的巨龙,象征黄渤二海,二龙共衔一珠,象征蓬莱,同时也是黄渤海分界点。▼
昨天长山尾“一脚踏两海”,今日田横山“一山分二海”,遥想海那边的老铁山岬会是什么样?由此萌生了环渤海自驾游的初步想法。
走出景区,时间尚早,来到蓬莱阁西侧的登州博物馆。▼
登州为古代胶东半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而蓬莱为古登州州治、府署所在地,故博物馆冠以登州之名。博物馆由序厅、古城遗韵厅、千年古港厅、海防重镇厅、文物精华厅、名人故里厅六个陈列厅组成。馆内陈列各类文物三百余件,这里珍藏了古登州的历史,那些不为后人所知的事情,在这里都有图文形式的记载。▼
蓬莱,不光有神仙文化,但若不到登州博物馆,除了源于海市的神仙文化,恐怕就不会对蓬莱有更全面的了解。
推荐阅读
轩尼诗@19632.1万23
格林全球走一遍5.4千11
doudou_hu5.3千11
果先生7477.5千16
_WeCh****7288276.8千9
M59****9874.8千12
芋头的妈4.2千9
咖啡苦苦7.2千13
三出茅庐7.3千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