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金秋,新疆北部十二天纪行《第六篇:白哈吧村》
出发时间
9月
行程天数
12天
人均花费
4.2千
和谁出行
夫妻
01【去白哈巴村的路】
9月19日中午,我们在喀纳斯游客中心买好去白哈巴的门票,白哈巴旺季门票30元+交通车(往返)每人45元,65岁半价;在边防站办好去白哈巴的边防通行证;并在一家快餐厅每人60元吃了一份盖浇饭。随即在喀纳斯换乘中心乘车前往白哈巴村。之前所传闻的从喀纳斯到白哈巴会被高收费、边防通行证也难以办理等,看来就纯属虚构,除了身份证复印件要花费1元。购票、办证、乘车都是随到随办,上车即走,非常方便。
白哈巴村被称为”西北第一村“,地处西北边陲,又被称为”西北第一哨“。它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铁热克提乡境内,村子西北面隔着哈巴河与哈萨克斯坦国相望。白哈巴村曾被《中国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八个乡村之一。由于其地理位置特殊,游客来此需办理边防通行证和购买古村维护费。
有人将白哈巴与喀纳斯相媲美,甚至说它比喀纳斯还要美。说这里秋天的杨树金黄,山下的桦树叶嫣红,落叶松的针叶淡黄,山岗上的草甸褐红;白雪覆盖的雪峰,蓝天上飘浮的云彩,晨曦中渺渺的炊烟,图瓦人的田园木屋等......如同世外桃源,再加上摄影人不断晒出的大片美拍。使得我们对这里一直很心动,就想趁着来喀纳斯之际,也一睹白哈巴的芳容。
从布尔津到白哈巴有两条线路可供选择,一条是:布尔津→五彩滩→哈巴河→白哈巴→喀纳斯。看似这条线不走回头路,但班车到哈巴河县,要先乘乡间车到铁热乡,再转乘农客到白哈巴村。据说,这两段交通均由当地人经营打理,黑车盛行、收费名头繁多,行程很耽误时间,一直饱受诟病,一直也没有什么改变。
另一条就是我们现在的线路:布尔津→五彩滩→布尔津→喀纳斯→白哈巴→喀纳斯。全程依托公交班车+景区交通。之前,也有关于这条线路乱收费,通行证难办的传闻。也许,曾经的乱收费确实存在,传闻也不完全虚构。但就目前而言,从喀纳斯往返白哈巴,是最为方便快捷的线路。
喀纳斯到白哈巴山路蜿蜒曲折,因上午部分路段损毁,道路刚刚被抢通,公路上限速行驶,30公里的路程,交通车行驶了1个小时,下午2点时分到达白哈巴村口停车场。下车后,我们与预订的一家名叫“寒月“山庄电话联系,按老板娘的指点,乘座白哈巴村免费公交车,在村里第一站下车,步行不一会,就找到了我们的山庄。
没来白哈巴之前,我们对这里的业态很困惑:在两次预订好这里的客房后,又莫名其妙被取消,携程给我们的解释是“地点改变”,最终将我们调剂到一家名叫寒月的山庄(多人公卫间178元/每床位)。山庄就是几间约20多平的通间,地面铺上塑料布,放满双层床,一间房供十多人住宿。山庄仅有的卫浴间,仅有几平米,却要供30名男女游客混合使用,别说洗浴,连刷牙洗脸都难,如厕就更难。所有物件只能放床上,没有开水、几乎没有温水、没有充电插座。老板娘除了满嘴热情,该有的都没有!
只有来过白哈巴的人才知道,要说来白哈巴看风景,毫无疑问,它的景色远不如喀纳斯,也远没有喀纳斯那种霸气多元。白哈巴与喀纳斯的最大不同,是它至今仍保持着图瓦人村落的原始景象,它依山傍水,房屋全部为木建筑,人字形坡屋面,古朴而有风情,它的物景与环境融为一体,充满地域风貌,呈现一派宁静和淳朴。
白哈巴村很小,一条不宽的主路从村子中间穿过,从它村头的停车场走到村尾的“西北第一村“观景台(下图),据说只有1600米,我们步行最多半小时。连接这条主路的是牧民居住的一家家小木屋和前园后院。村里共有140多户人家、800多口人,绝大多数是图瓦族牧民。但随着客流逐年递增和旅游旺季游客的蜂拥而来,如今,这个外表看似宁静的西北美丽小村,也被快速商业化了。
入住山庄后,我们随即沿着村里的这条主道,一路向西步行10多分钟,就来到了村子最西侧的观景台。观景台就设在一处部队的营地内。站在这里就能将白哈巴村一览无余,观景台是游客来白哈巴首要的打卡地,为了能“立存此照”,我们在此足足排队等侯了半个多小时。
02【白哈巴印象】
白哈巴的价值最初由摄影人发现,摄影人在此发现了什么?人们来白哈巴又寻觅什么?大概就是想体验它的民风淳朴,远离世间喧嚣,没有商业气息,一派宁静和田园牧歌。当你在此寻寻觅觅,所看到的非你所想,也非你所见,那么,白哈巴还是你预想中的那个“世外桃源”吗?
据说,早年人们来这里,很享受当地的风土人情,村里人也喜欢与游客交流,你随时会被邀请去牧民家里做客;摄影人扛着相机,可以随意翻墙越院,追逐袅袅升起的炊烟,没有人会埋怨你。如今,这里潮水般涌来的游客,每天挤满了牧家小屋,游人们排队取景、排队用餐、甚至排队如厕都成了一种常态。为了能快速供餐,牧家人的点火起灶传统也被燃气所取代。当下,摄影人要寻觅一处袅袅升起的炊烟,也变得稀缺起来。
白哈巴被商业化是不争的事实,抱有同感的也不仅只有我们,同住“山庄”就有位来自昆明的独行侠,他已经是第二次来白哈巴了,上次他被这里淳朴的民情和宁静的风光所倾倒,这次是为重温旧梦而再来。而这一次,他却失望地对我们说:“没想到变化会这么大,再也找不到上次的感觉了”!
俗话说“人多乱”,形容金秋的白哈巴一点不为过。当晚夜已深,我们的山庄就发生两件不愉快的事,第一件有关餐饮:为等待一顿特色团餐,一行游客苦苦等了2个多小时,团餐来了,又因餐桌不够与另一行等待团餐的游客引发纠纷。之后,进而演变为对山庄老板(兼大厨)的一致指责。如此乱象,大概“都是人多添的乱”。为此提醒:如有一路吃、吃、吃、的“吃货”们,秋季想来白哈巴大嚼特色美食,你可要当心啦!
当晚,山庄内可谓一波刚平,一波又起,这件事与住宿有关。大概是白哈巴的夜晚太冷,山庄里有个12人组的摄影教学团,没有一个人愿意睡在蒙古包的门口(下图)甘愿为他人遮风挡寒,于是,又发生了一番学员与学员之间“谁该睡门口”的理论和争吵。旅行本是美好愉快的过程,人们为什么在一个被誉为“世外桃源”的地方,变得如此般不和谐?大概就是白哈巴有限的资源被透支,人们感觉到自己的花费并不物有所值!
其实,旅行就是一种体验。你来白哈巴可以一切从简,没有开水不能泡方便面,村口一只5元的烤山芋就可打发,住宿只要不挨冻就好。这就是白哈巴,我们没来之前也困惑过,来了你就会理解它。人人都想来白哈巴,白哈巴就这么小,就这么点接待能力,白哈巴人就是累死,大概也满足不了如此巨大的需求!就像我们山庄的老板+大厨所说:“我每天从早忙到晚,也睡不了几小时,真是忙糊涂了,真的是对不起大家了”!
尽管白哈巴有它的不尽人意,但这里的风景还是有它的独到之处,傍晚的白哈巴夕照金山,景象就非同一般。有人说,喀纳斯有的这里没有,但这里有的喀纳斯也未必全有。这就是白哈巴,一个你来过,亲身体验才会知道的白哈巴!
中国有句名言说得好,“路是人走出来的”,当一个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就会去改变它。如今,就派生出一种“车到白哈巴不进村,掉头走回喀纳斯”的徒步之旅。这是我们亲眼所见,返回喀纳斯客栈当天,我们的客栈里就有八位年轻人,他们先从喀纳斯乘车到白哈巴,在山上短暂欣赏白哈巴后,一路风景走到喀纳斯的观鱼亭(后山坡度较小,省力也省了车费),再从观鱼亭走到图瓦新村住宿。旅游部门应以超前的意识,推动白哈巴旅游的多样化!
9月20日清晨,白哈巴刚刚结束昨晚的喧嚣,此刻还没有从睡梦中醒来。它仿佛又回归到人们记忆中的那个白哈巴。我们跟随一位“老师级”摄影人,穿行白哈巴的木屋和庭院之中,去追寻那袅袅升起的炊烟。我们先来到观景台眺望寻找目标,锁定目标就立即追踪目标而去。
白哈巴曾经的“炊烟“大片是人人信手即来,摄影人个个出手即得的一道好菜。如今,我们苦苦跟随老师一路转碾,总算寻觅到一处可以成景的炊烟,大家围着它是左拍右拍,横拍竖拍、远拍近拍,拍了又拍。有了白哈巴熠熠生辉的晨曦和蓝天白云作伴,虽然这“难得的资源”并不算理想,但有了眼前这一刻,拍客们都很满足,我们也算是不虚此行了!
拍摄了白哈巴的晨曦炊烟,我们就结束了白哈巴行程,返回山庄与老板娘告别后,步行到村停车场,乘车返回喀纳斯,之后,又从贾登峪转乘去禾木。匆匆的白哈巴之行,虽然有些不尽人意,但白哈巴宁静的清晨之美,还是留下美好的印象。也许,我们并不真正了解白哈巴,但毕竟为此来过看过。
(本篇完/待续)金陵乐叟 2020/9/16
推荐阅读
M32****39734.0千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