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
追梦秦岭  踏足陕西
宝鸡、眉县等3地

追梦秦岭 踏足陕西

出发时间

8

行程天数

5

人均花费

3.0千

和谁出行

和朋友

2018年6月,自网购《山本》后,从7月4日到24日,前后二十天时间,终于阅看完了贾平凹的这部小说,也是他的第十六本小说。 这是一本令人荡气回肠的书!文字智慧,真实直白,细节生动,野趣十足,历史味浓厚,可读性极强,常暗自赞叹、不忍释手。

故事讲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秦岭大山里一个名叫涡镇的地方,这里的人和发生的事在军阀混战、“城头变幻大王旗”的乱世里,争争抢抢,动荡算计,虽顽强自保却最终毁灭的命运。 小说从女主人公陆菊人和她娘家的一块被“赶龙脉”的风水先生相中为“能出达官”的风水宝地写起,她带着索要的三分胭脂地嫁到了涡镇,并指望着它带给自己好运,但这块地却阴差阳错地被公公送给了家庭遭遇横祸的井宗秀用作安葬其父的坟地。陆菊人绝望之余发现井宗秀竟是个既知恩图报又聪慧俊逸的青年,便把初始的美好期望都寄托在了井宗秀身上。井宗秀竟也不负所望真的成了涡镇保护神一样的统领,让涡镇一时繁荣昌盛令八方羡慕,仿佛乱世中的一处世外桃源。 然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外有土匪山贼逛山刀客,有闹红的秦岭游击队,有冯蒋混战时双方的军队和地方保安队。一个大山深处的小镇,里面有见证兴衰的皂角树、朴实自敛的乡民和日益兴旺的生意,外围的血雨腥风反衬着偏安一隅的井然秩序,不寻常的日子里时时有内心外应、热血衷肠的情景,也处处是人如草芥、以暴制暴的画面,涡镇看似固若金汤,而终于未能幸免。

就这样,一个发生在乱世时期的互为知己般的绝美爱情,在那个昏天黑地的时空里,既像一轮满月璀灿迷人,又是满纸辛酸、凄苦与无奈!这是一部写尽人间纠结、苦痛、欲望以及瞻视憧憬的现代启示录。故事的结局里,炮弹爆炸扬起的漫漫尘土以及源于秦岭的黑河白河水裹携着一切纷繁世事,依旧不紧不慢、流向大海。土还是秦岭的土,水还是秦岭的水,沧海桑田,亘古不变的依然是长青常绿的秦岭!世事巨变,亦唯有秦岭一直在默默注视着苍生万物,不加辨别、不问对错。

秦岭乃“天下之脊”、“中华龙脉”,孕育出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一镇一店、一山一水都带有其特殊标志,作者丰富的知识面和深厚的写作功力详实展现了秦岭的生物多样性以及独特的自然地理,涉猎到的奇花异草、珍禽异兽、人文地理、风土人情如数家珍、描述详尽,像是一本收集得非常仔细的专业资料宝库,书中还时不时介绍着秦岭的神奇奥秘和原始神韵,直至我合着书本,那一片极具神秘磅礴气势的绿色净土便深深地留刻在了我的内心深处,也在时不时地诱惑着我,一定要想方设法前往探寻究竟。


D1 飞抵西安,动车至宝鸡,入住宝鸡****国际酒店,祖母厨房晚餐,晚逛渭河生态公园;

D2 早起,打的至宝鸡城区,游金台观,车行百余公里,经陈仓区、凤翔县、歧山县,逛六营泥塑村,美阳馆特色农家乐午餐,考察德有邻秦椒生产基地、华誉物流基地,回住君悦国际酒店,容海-梦酒店晚餐;

D3 88公里,游秦岭最高峰―――太白山,回住****国际酒店,歧山农家乐民俗村晚餐;

D4 4公里,逛青铜器博物馆、90公里,拜法门寺,41公里,入住乾县啡凡国际酒店,唐宫国际大酒店晚餐;

D5 8.8公里,拜乾陵,43公里,游袁家村,37公里至机场,飞回。



D1


没有晚点,飞抵西安,

抵西安后,拟动车去宝鸡,不料在动车站,得知班次延误,也不知何时能正常。不得已,租车去宝鸡。


宝鸡是周秦王朝发祥地,古称陈仓、雍城,誉称“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历史悠久,是宝学(宝鸡之学)所在地,有2700余年建城史,出土了晚清四大国宝及石鼓、何尊等文物,存有西府社火、凤翔木版年画、泥塑等中华工艺。

入住后,找了一家名为祖母厨房的店用了晚餐。

宾馆是一家综合性酒店,宝鸡高新区政府也在这一幢楼,门前即是市民广场,傍晚时分,广场上很是热闹。中间的高楼就是我们入住的酒店---高新君悦贵宾楼。

后面是渭河,河滩宽阔,水面甚少,河上是蟠龙大桥。


D2



歧山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炎帝生息、周室肇基之地,是周文化的发祥地,是民族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古代哲学宏著《周易》诞生之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享有“青铜器之乡”、“甲骨文之乡”、“中国千年古县” 、“民间艺术之乡”和“陕菜之乡”、“转鼓之乡”的美誉,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荣获“第20届亚洲旅游业金旅奖·最具特色魅力旅游目的地”、“中国最具魅力文化休闲旅游县”等殊荣。

美阳馆,陕西待客宴,百年美阳馆,有礼有面。中午午餐地,歧山臊子面,为陕西面食和西府面食一绝。这种面用手工擀制,料精味美,名噪三秦。与一般面条不同,薄如蝉翼,细如丝线,滚水下锅,莲花般转,捞入碗中一窝丝,浇上臊子汤,只吃面条不喝汤。关中西府人,村里唱戏,或婚、丧、嫁、寿等红白喜事,或逢年过节,或走亲访友,都用臊子面款待宾客。它增强了人们的思想感情,寄托了良好的希望和祝愿。我们吃了近二十种臊子面,有宽有窄、有粗有细、有扁有圆,并配有多种地方特色菜肴,印象深刻。

餐馆外景非常别致,店家很用心,既吃到了地方风味,又感受着关中风情。

“一百年只为做好一锅臊子一碗面”


凤翔县古称雍,是周秦发祥之地、嬴秦创霸之区、华夏九州之一。相传秦穆公之女弄玉善于吹笛,引来善于吹箫的华山隐士箫史,知音相遇,终成眷属,后乘凤凰飞翔而去,唐时取此意更名凤翔。是陕西省首批公布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凤翔历史悠久,先秦19位王公在此建都294年,是始皇加冕、苏轼初仕之地。千年园林东湖,西府“三绝”,是民间工艺美术之乡,享有“青铜器之乡”和“西凤酒乡”的美誉。

凤翔县六营村,也是独具特色的泥塑村。

凤翔彩绘泥塑是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当地人俗称泥货。其泥塑工艺历史悠久,是中国民间美术中独具特色的精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凤翔泥塑汲取了古代石刻、年画、剪纸和刺绣中的纹饰,造型夸张,色彩鲜艳,深受人们喜爱。过去逢年过节或赶庙会,当地人以泥塑为礼品,加孩子满月,长辈要送坐虎。陕西凤翔彩绘泥塑以创作毛稿制模、翻坯、粘合成型,经精抛、彩绘、勾线、装色、上光等数十道工序精制而成。其形态逼真、粗犷夸张、简练概括、色彩大红大绿或素描。

艺人工匠在手绘

可爱朴实的泥塑作品

胡新明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人物,也是凤翔泥塑的代表性传承人。回走时,巧遇胡新明本人,闲聊几句,合影,告辞。

村口的景观广场


D3



起了早,一人打的去了近二十公里外的宝鸡古城。不为别的,只为看一下金台观


金台观位于中国宝鸡市金台区北坡森林公园半坡处,为是一处具有民族特色的、窑洞式的道观古建筑群。创建于元朝末年,为明代道士张三丰修道处。据说张三丰在这里悟出太极拳和内家拳, 自然,道的修为也是出神入化,里头还有一棵张三丰当年种的树。观分中院和东、西偏院三部分,主要道教古迹与建筑有山门、玉皇阁、吕祖殿、圣母殿、张爷殿、三清殿、慈航殿、八卦亭、圣母洞、三丰洞、药王洞、朝阳洞等,多依山就势而建。为宝鸡三大道教宫观(金台观、银台观、玉台观)之一。只是银台观、玉台观都已不复存在。


民间曾有"宝鸡有个金台观,离天只有五尺半"的说法,言其观之高。登临观中,远望秦岭叠嶂,环列如 屏,翠色欲滴,俯视渭水萦回若带,市区高楼林立,山色秀丽,万千景象,一览无余。

金台观是道教圣地,建筑总体布局依山就势,主要建筑沿中轴线排列,左右对称,现有玉皇阁、三清殿、八角亭、三丰洞等。玉皇阁为二层楼阁,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五架梁,四周围廊,底层外檐斗拱,为三踩出单昂,二层外檐施三彩如意斗拱,出昂瘦削尖曲。整体结构采用通柱做法,二层施腰檐平座。

由于去得有点早,观前有很多锻炼的人,大门紧闭着。我绕到后山,从小门进入观中,依次膜拜,整个道观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

金台观是依山势而建,因我从后门入,接下来便是逐级瞻拜。这是下行通道。

俯视高楼林立的宝鸡市区。


张三丰的“瓜皮书”诗碑,为金台观一绝。 

仙境闲寻采药翁,草堂留话此宵同;

细看山下云深处,信有人间路不通。

泉引藕花束洞口,月将松影过溪东;

求名心在闲难遣,明日马蹄尘土中。

西部山区特有的窑洞建筑风格。从左至右分别为药王洞、财神洞、三丰洞、观音洞、姜嫄洞。居中的三丰洞最大,洞门口有门楼,为朱红立柱配以琉璃宝顶,红色灯笼并排挂在屋檐之下,这些洞府所在的高崖被称为三叠崖,上下分两层。下层除了正面的那五个洞府,西面还有三霄娘娘的洞府,东面有关帝祠、吕祖洞、文昌洞、救苦天尊等诸神的洞府。

三两道人在早餐闲聊。

玉皇阁 红墙绿瓦,朱楹雕栏,华拱飞檐,亭亭玉立,金碧辉煌,被誉“金阁流霞”,为宝鸡的八景之一。它创建于明万历年间,嘉靖四十三年(1564)又加以重修。座北朝南,为明二层实三层的楼阁式建筑。

真武殿

一对光绪二十一年古陈仓能工巧匠们铁铸的龙凤铁旗杆,据说重达八千余斤,可看着不像。虽然旗杆杆身已经锈蚀,但旗杆高耸,游龙戏凤等饰物盘绕其身,上方悬斗的景致依然可睹

灵官殿

别具一格的“道”,一托起太极阴阳鱼图。

高大的角楼连着城墙,高大雄伟,巍峨矗立。

近山门牌坊,一个八角两层亭阁矗立在一条车道的高架桥桥面上,桥为迎仙桥,桥上的这个亭阁被称为“循道亭”。亭内绿色方柱横梁,配以蓝、红色云纹,雕梁画栋,甚是亮眼。

市区的人民路

一碗特色早餐


回到宾馆,与众人会合。收拾行装,启程前往魂牵梦萦的太白山。


太白山,秦岭山脉最高峰,也是青藏高原以东第一高峰,如鹤立鸡群之势冠列秦岭群峰之首。自古以来,太白山就以高、寒、险、奇、富饶、神秘的特点闻名于世、称雄华中。


景区入口

蓝天白云

乘缆车上行

到了山腰,则是另一幅气象

此地海拔3511米,名为“天圆地方”。只可惜照片偏大,强烈建议携程做调整。

沿着这样的山路前行,满山坡的碎石,这是冰川滑过的痕迹。

一会儿雾锁前路,一会儿阳光明媚。视野开阔,心旷神怡。

大文公庙接待站,实际上是一个休息中转站。

其他人或因体力、或因懒散,滞在了后面,我则一人独自前往终点,来回要四个小时。

左侧是南坡,雾气不断顺着山势上升。
我一路小跑,山势陡峭,且荒凉,路上游人渐少,偶遇上,我还给他们加油鼓劲!

上方像城墙,光秃秃的,绝壁高耸。

很多小石头垒起的玛泥堆,有点像藏区。我也在休息间隙,垒了两处小型的。

看前路,羊肠小道沿着半山腰蜿蜒曲折。

远处的晴空给人一种苍凉、神秘感。

下山后,客服中心里有一巨大的秦岭沙盘

游客中心门口

结束后,车至歧山县五丈原一家名叫“家的味道”的饭店用了晚餐,份量很足,价位不高,都是些地方特色菜肴,有的习惯有的还不太习惯,吃饱就行。五丈原是诸葛亮仙逝的地方。

再驱车回宝鸡宾馆休息。



D4


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院建于宝鸡市石鼓山风景区内,总用地面积约50800平方米,基地面积1415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4788平方米,为风格独特的“平台五鼎”造型,气势雄伟,新颖别致,浓缩了西周列鼎制度的深刻内涵。

主体建筑分为五层,建筑形象运用了高台门阙、青铜后土的建筑语言,寓意着宝鸡悠久的历史文化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尊崇地位,同时也完美地结合了石鼓文化与青铜文化。主陈列“周秦文明之光”,分为西周王朝和秦国从宝鸡崛起、“盛世吉金--中国21世纪考古新发现特别展”、“岐山董家村西周窖藏专题展”等部分,荟萃了宝鸡地区考古发现的青铜器、玉器、陶器、金器等精品600余件(组),展示了周族兴起、古公迁岐、武王灭商、分封诸侯、周公礼制、秦君游猎、穆公称霸等一系列重大史实,生动的再现了周秦王朝的各个历史侧面,使人们认识到青铜文化魂之所在,看到周秦文明对华夏五千年所做的巨大贡献。

门前入口


本想一个小时结束,不料内部馆藏太多,内容巨富,一直欣赏了两个多小时才出馆。出来时,意犹未尽,更多的感觉是这个地方因太多的历史、太多的神秘而显得更加迷人、更具吸引力。


宝鸡这个城市位于关中平原西端,扼八百里秦川之首,踞千里秦岭之要,襟千河而拥渭水,依秦岭而阻陇坂。自古有“得关中者得天下”之说。三千年前,周人来到此地,滚滚紫烟升腾在周原大地,一条条铜锡合金的巨流浇铸出大量的青铜器。因而自汉代以来,青铜器不断出土,其数量之巨、精品之多、铭刻内容之重要,均居全国之首,被誉为“青铜器之乡”。


一路东行,转又北上,临近目的地,找了一家饭店用了午餐。


第二站,法门寺


法门寺,又名“真身宝塔”,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据传始建于东汉明帝十一年(公元68年),约有1700多年历史,素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周魏以前称作“阿育王寺”,隋文帝时改称“成实道场”,唐高祖时改名“法门寺”。

法门寺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法门寺佛塔被誉为“护国真身宝塔”。法门寺地宫是迄今所见最大的塔下地宫,地宫出土了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铜浮屠、八重宝函、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等佛教至高宝物,法门寺珍宝馆拥有出土于法门寺地宫的两千多件大唐国宝重器,为世界寺庙之最。

法门寺,现在因保存世界上唯一的释迦牟尼指骨舍利而享誉中外。前有四重门,分别是佛光门、般若门、菩提门及圆融门。


菩提门

怀慈悲心济世,能离开庸俗就是成功,般若缘中存哲理

走淡泊路修身,如追慕荣华何来自在,菩提树下悟人生

般若门

莲花吐艳,智慧通灵,心底无尘,天地因缘凭感悟

舍利凝辉,光明聚塔,云霄有路,鼓劲风韵任流连

走到里面,视野顿阔,查资料得知总占地有1300亩,由山门广场、佛光大道、法门寺寺院、合十舍利塔,以及众多雕塑组成,建筑巍峨、法像庄严。佛光大道长1230米,宽108米,1代表这里供奉着世界上唯一释迦摩尼指骨舍利,2代表新旧两座宝塔,3就是代表佛法僧三宝的设计规划,而0就是万物一切所有的众生。而108呢,比如说法师手持的念珠就是108颗,每拨去一颗佛珠就代表看破放下一种烦恼。

庄严宏伟的合十舍利塔,中间有一个唐塔,佛指舍利现在就安放在这里面有人戏说它永远散发着土豪的光芒,傲娇地站立在法门寺的旁边”。

圣入莲宫,浮屠拔地迎甘露

天飞花雨,舍利腾辉耀法门

观赏了一部大型情景剧《法门往事》

开启前,先是一场迎宾礼。

整剧有六个篇章,分序幕--舍利东行:记载2500多年前古印度释迦牟尼于双娑罗树下涅槃舍利八万四千份。阿育王为弘扬佛法在世界建塔八万四千座,安放佛祖舍利。东汉年间遣使中土,携佛指舍利至陕西扶风建阿育王塔,后由唐高祖李渊命名为“法门寺”。

第一幕--与愿:唐代石匠吉祥用时三年,雕刻法门寺大殿的千佛墙;唐僖宗敕令刻制石碑,以唐密曼荼罗仪轨,于法门寺塔下严设地宫在室,深藏佛指舍利。石匠吉祥刻碑功成,以碑封地宫,剃度出家,发下宏愿,静守法门,永护佛骨。

第二幕--无畏:明代关中大地震后,法门寺塔塌为废墟,痴僧带着前世吉祥发下的宏愿来到法门寺前。为重修法门寺佛塔,他用百尺铁链洞穿肩胛,在无米无粮、无金无银、无砖无瓦的情况下,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化缘乞捐,最终发动群众捐资物重修佛塔。

第三幕--降魔:民国二十八年,日寇铁蹄践踏中华,炮火连天,灾荒肆虐。世称“赈灾将军”的朱子桥倡导“以工代赈”,既救灾民,又修佛寺。丁副官跟随养父朱将军又回到了往世舍身守护的法门寺。在法门寺塔下发现地宫后,丁副官唱戏护法,以大智力讲述《青蛇降魔》的故事,倾尽一生护佑佛骨。

第四幕--禅定:文化大革命时期,造反派捣毁佛像,烧毁经卷并意图挖掘佛塔地宫。此生转世为良卿法师的吉祥,在危急关头用大火自焚,吓退造反派,舍身保护地宫佛指舍利。

尾声--光明圆满:公元1987年,沉寂了1113年的法门寺地宫被重新开启,2499件大唐国宝重器重现人间,“吉祥”手捧舍利踏出地宫,世界上唯一一枚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盛世重光!


一个一个的场景,置身其中,人随景走,声形俱佳,声色并茂,无与伦比,摄人心魄!可以说我被彻底震撼到了!结束时都有点恋恋不舍,留连往返,印象深刻,回味无穷。手机里一直留存着这部剧的微信公众号,时刻关注着推送的消息。后来看到它居然还能跨省巡演,不知整个宏大场景是怎么移动安装的?还看到它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文化剧目、中宣部五个“一”优秀获奖作品,实在是名符其实!就凭着这一部剧就值得陕西走上一遭!


观赏结束后,来到真正的老法门寺

法门寺塔,我在此绕塔三圈。

法门寺佛家历史文化陈列馆中陈设大量与佛法相关的物件。

还有法门寺过往今来的介绍

图示发掘的宝物

十三层宝塔在夕阳下熠熠生辉。


右侧是寺内珍宝阁

内藏巨量珍宝。

金禅杖

展示着鎏金人物画银香宝子、鎏金银盐台、鎏金银香囊、香炉、琉璃茶托、茶盏、鎏金银波罗子等珍贵文物

离开法门寺,再回首,合十舍利塔越来越远,却越来越走进了我的心灵深处。


D5


乾陵第一村,也叫乾陵黄土民俗村,据传是唐代建造乾陵时,能工巧匠的居住遗址,后经修茸成为皇亲国戚和达官贵人的休闲避暑之地。武则天视察乾陵时曾在此驻跸。偶得窑洞居民情趣,赞叹不已。后经修葺,皇亲国戚祭拜乾陵时纷纷来此休闲避暑,感受风水宝地冬暖夏凉的妙处和乐趣。其中自然形成的2000多米长的黄土“龙洞”似龙脉牵动十八陵之龙首,悠然摆动,蔚为奇观,实为罕见。

陕西有“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的说法,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块黄土地受气候、地貌、经济、历史、文化等影响,使陕北人的衣、食、住、行、乐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生活习俗,比如陕西(关中)十大怪: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盖、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不坐蹲起来、唱戏(秦腔)吼起来。


跟往常一样,一人出发,打的来到乾陵第一村

大门紧闭的黄土民俗村,一开始直接怀疑是不是这个地方。我绕着这个所谓的民俗村整整转了一圈,一路上还问了几个上学的小学生,还是未得其门。待再转到大门口,正巧遇一工作开门外出,我擦在他身后悄无声息地走了进去。

侧迎面就是一堵人造的假山,名称石林瀑布,气势不凡,上面还看到曾经水流形成瀑布的痕迹。

景区示意图

原始村落

原始人类始祖生活的场景

关中社火队,里面是各种造纸、打铁、手工挂面、纺织等老手工艺展示。

旋乾转坤掌握中

延安窑洞藏古风

还看到另一副:

心血做金梭巧织三秦锦绣

汗水化七彩妙染九州春色

门前的影壁

原始人类生活的洞穴

大门的背面,此时正门已开了一扇小门。

村前马路对面,找了一家早餐店,这就是我的早餐,十分简单,口味欠佳,却有胜于无。

乾陵博物馆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被视为女中豪杰,巾帼不让须眉,敢作敢为,她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同时也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尊号称“则天大圣皇帝”

乾陵前有两块高大雄浑的石碑,照片中是西面的“述圣记碑”歌颂唐高宗的功绩,武则天撰文、唐中宗李显书写。与“述圣记碑”东西相对的就是“无字碑”。

中国古代历来有在陵前树碑立传的传统,在唐代已成定制。

无字碑

通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重约98.8吨。碑身雕有八条互相缠绕的螭龙,左右两侧各四条。此碑应该是在唐高宗去世时,由武则天主持竖立的,是武则天预先为自己准备的“功德碑”。空无一字的纷纭众说中归纳起来主要有五种:一说功高德大无须说,二是自知罪孽深重不便说,三是功过是非留给后人说,四是称谓不统一不便说,五是信奉佛教万事皆空不用说。这五种说法都有可能,至今无定论。

阙楼遗迹

离开乾陵,在车中远看,恰似一个女人的躯体。


下一站,袁家村


袁家村位于中国陕西关中平原腹地,坐落在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北面的唐太宗李世民昭陵九嵕山下。1993年,袁家村成立了农工贸为一体的集团型企业袁家农工商联合总公司,下辖12个子公司,在西安有房地产公司。目前有400多口人的袁家村,村资产已达到1亿多元,村民家家住上了小洋楼,人均住房52平方米,家家生活得很滋润,类似江苏的华西村。


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牌匾中三个字是华国锋所题写,这是首次见到他老人家题写的地名。

走进古朴典雅的小巷,两边店铺林立,作坊鳞次栉比。时不时地闻到各种作坊里飘散出来的特有味道。
别看外表不张扬,里面却是非常之大,在外面看不到人,走到里面却是人如潮涌,热闹非凡。

袁家村辣子铺  石碾自制辣椒粉

陕北小吃院

他们在吃袁家村酸辣粉。

左右客

敬姜风范

太宗槐,据说是唐太宗亲手所植。

既粗犷又精美的砖雕条石大门,居然锁在下面。

步步登高中, 踩着脚下仿古的青石板,欣赏着颇具关中风味的明清式建筑。

拼砖石狮雕刻

天道酬勤

远看是一古迹,走近才知是一家咖啡店。

这一家手绘袁家村旅游图很漂亮!

“女朋友的店”文艺小资的打卡店

终于听了一次秦腔,去陕西应该听一下秦腔,本以为会留下遗憾的。

特色小吃---陕拾叁。自然要走进去,品尝一番。里面装饰古典、相当雅致,有贵宾般享受之感。


袁家村既有现代气息,又有古代风格。一般门面都是仿古建筑,砖木建构,雕梁画栋,非常气派。里面则古今结合,设备齐全。家家都是农家乐。即使是刚用过餐的游人此时都会食欲大增,忍不住要尝一尝袁家村的绿色食品!袁家村还是个长寿村。这里有十几位百岁老人,他们个个身体硬朗、精神矍铄。时至今日,这个村还没有包产到户,照样是社会主义的“大锅饭”。一切事宜都是由村委会带领大家去操办,甚至村民娶媳妇都必须经过领导审批。如今,这个村的正朝着环保、绿色、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转变,村委会一班人正带领全体村民大力开发无烟工业、旅游业,创建民俗、民风体验一条街。用民俗一条街来集中展示关中农村自明清以来村民生活的演变过程。这条街也就成了一本关中民俗演变的历史书!


至此,结束全部游程,出发去机场,回家。


后来,特意在地图上查看考证,围绕贾平凹小说中的地点,得出的结论是故事的发生地并不在陕西,而是在甘肃的天水。根据地形图,这里应是秦岭的西端。

2020-03-06发布 阅读量6.3千

热门推荐

  • 重点推荐
  • 目的地
  • 景点
  • 美食
  • 购物
  • 地标
  • 行程
  • 文章
  • 问答
  • 玩法
44
12
12

推荐阅读

全部
亲子
和父母
和朋友
一个人
夫妻
情侣
藏在秦岭里面的赏秋秘境,游客一来傻眼了:全城居然只有一辆的士
大家好,这里是@泡鱼儿 的行摄江湖,点击上方关注,每天与你分享旅行路上不一样的风景。

完美的旅游5.0千11

遇见宝鸡之美:青铜器之光闪耀,太白山之巅挥旗
全国393个地级市中,以动物命名的不多,龙岩、马鞍山、驻马店、鹤壁、鹤岗、鹰潭、宝鸡、鸡西、双鸭山……

悠然见五山8.5千22

追梦秦岭 踏足陕西
2018年6月,自网购《山本》后,从7月4日到24日,前后二十天时间,终于阅看完了贾

风云-雷电6.3千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