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齐鲁大地,拜谒古圣先贤(淄博篇2)
齐文化博物馆
2021年3月24日中午,我们来到了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临淄大道308号的齐文化博物馆,该馆是一座集文物收藏、展陈、保护、研究、教育、休闲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由原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齐国历史博物馆)迁建,于2016年9月12日开馆。
博物馆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展厅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基本陈列展厅、特色陈列展厅、专题陈列展厅和临时展厅。拥有文物3万余件,上展文物4100余件(套)。
2018年9月25日,齐文化博物馆被公布为中国国家二级博物馆。2020年12月,被评定为第四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佛教造像
齐地临淄境内的佛教造像,据民国9年《临淄县志》记载:西天寺佛造像原立于后赵石虎所建的兴国寺。但临淄至今发现的有确切记载的佛造像时间分别为:大齐天统六年(公元565年),大魏正光五年(公元524年),正光三年(公元522年),石佛堂石佛为大魏永安三年(公元530年)。以此推断佛教文化传入临淄地区时间约在北魏孝明帝前后。
建国以来,文博部门进行了全面的普查和征集,临淄现存造像20余尊、微型铜鎏金造像20件,除在原址保护和早年流失海外的,皆收藏于临淄石刻艺术馆。
兴福寺佛造像:明代 闻韶街道相家社区出土。
西天寺佛造像碑:北魏齐都镇西关一村出土。
八棱经幢:隋唐 齐都镇西关一村出土。
汉画像石
临淄一带出土的汉画像石,雕工精湛,图像繁复,有反映神话信仰的《伏羲图》《女娲图》《东王公》《西王母》《天象图》《四神图》等;有宣扬祥瑞祈福的《祥瑞图》《三阳开泰图》《喜上眉梢图》《仙山楼阁图》;还有表现墓主生活及社会风貌的《车马出行图》《狩猎图》《壮士击剑图》《人形铺首图》等等,还有瑞兽、石羊、胡人俑、碑碣等。这些石刻是研究齐文化石刻艺术的珍贵资料。
石胡人跪俑:汉代 稷下街道徐家社区出土。
石羊:汉代 临淄出土。
望柱:宋代 齐陵街道杨家齐陵村出土。
石虎:宋代 齐陵街道杨家齐陵村出土
翁仲:宋代齐陵街道杨家齐陵村出土。
临淄县城四门匾:临淄县城始建于元代,城已毁圮,遗存匾额四块,为明代重修时镌刻,青石质地,大小均为长160厘米,宽50厘米,厚20厘米,篆文镌刻,字体俊秀典雅,南门“牛峰翠霭”,北门“渑池襟带”,东门“淄流斜抱”,西门“愚岭遥盘”;分别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临淄县城周边的地理特色和环境风貌。20世纪60年代收藏于文化馆,1974年移交文物管理所。
牛峰翠霭
渑池襟带
淄流斜抱
愚岭遥盘
韶韻千年
韶乐史称舜乐,是中国传统宫廷音乐。起源于5000多年前,为上古舜帝之乐,是一种集诗、乐、舞为整体的综合古典艺术。
在太公立国之前,齐为东夷人旧地。先齐音乐即指夷乐。
先齐的夷乐对后代影响最大的要数舜时的《韶》乐了。《韶》乐又称作:《萧韶》、《九韶》、《韶箾》、《九招》、《大招》、《昭虞》等。
见于文献记载的齐国乐器有:竽、笙、管、箫、筑、籥、箎、琴、瑟、祝、缶等。从临淄之民“无不吹芋,鼓瑟、击筑、弹琴”等记载看,这些乐器的使用还是相当普及的。
石磬:简称“磬”,是中国古老的石制打击乐器,为“八音”中的“磬石”音。在中国古代的音乐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石或玉制成,形有大有小,上面刻有花纹,并钻孔悬挂于架下,击打传声。它造型古朴,制作精美。
磬的历史非常悠久,在远古母系氏族社会,当时人们以渔猎为生,劳动之后敲击着石头,装扮成各种野兽的形象跳舞娱乐。这种敲击的石头就逐渐演变为后来的打击乐器----磬。
山王庄兵马俑
2007年,临淄区华盛园生活区扩建施工时在山王庄村发现一座大型汉代兵马俑坑,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临淄区文物局联合组成考古队,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兵马俑坑南北长15.45米,东西宽3.5米,共出土兵马俑及各类器物516件“套”。俑坑内的陶楼房、车马、陶俑等制作精良,色彩艳丽,布局清晰,保存较好。陶阙、门房、楼房等组成一个完整的贵族庄园----前有阙楼,后有三进庭院的大型住宅,气势宏大,令人震撼。俑坑再现了西汉时期车马出行和大贵族庄园生活的盛景,这种综合性的兵马俑坑在国内属首次发现。按照汉制,俑坑的主人应具有较高的地位,可能是齐国王侯或年俸二千石以上的达官显贵。山王庄兵马俑坑的发现为研究西汉时期军事列阵、社会生活、丧葬习俗以及雕塑工艺等提供了宝贵资料。
我国现在总共出土了8组兵马俑坑:甘肃武威雷台汉墓铜车马仪仗俑群,陕西秦始皇兵马俑,陕西汉景帝汉阳陵俑坑,陕西杨家湾周勃和周亚夫父子墓兵马俑坑,山东济南危山汉墓,山东青州香山汉墓,山东临淄山王庄兵马俑坑,江苏徐州狮子山兵马俑坑。
除了大名鼎鼎的秦始皇兵马俑外,陕西汉景帝汉阳陵俑坑、陕西杨家湾周勃和周亚夫父子墓兵马俑坑、江苏徐州狮子山兵马俑坑等,都出土了为数不少的各类陶俑,但是这些汉墓俑坑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多以反应战争场面为主,而像山王庄兵马俑坑这样以反应出行和生活为主的俑坑却寥寥无几。
馆藏精品
牺尊(酒器):战国时期(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1年),稷下街道商王村出土。是齐文化博物馆镇馆之宝。
矩形大铜镜(照容用具):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220年),复制品,真品藏于淄博市博物馆。
丙午带钩(饰件):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220年),钩首为兽首,钩身饰浮雕禽兽纹,钩尾镂鹰鸠,背嵌银质刻“丙午钩口含珠手抱鱼”隶书铭。通体嵌以金丝银丝。
有一展馆是淄博齐文化廉政教育基地,主要阐述管仲、晏婴、姜太公、齐威王、齐宣王等的治国理念,廉政思想等。
淄博市博物馆
参观完齐文化博物馆,我们马不停蹄奔赴淄博市博物馆。淄博市博物馆座落在淄博市张店区中心广场,成立于1958年4月2日,隶属淄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县级全额事业单位。
现馆舍199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占地42亩,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其中展览大楼9300平方米,文物库房1500平方米,办公大楼2200平方米。
淄博市博物馆现为国家二级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地志性博物馆,主要职能是文物收藏、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
馆藏文物精品
《馆藏文物精品展》精选馆藏文物140件,以其精湛的制作工艺,丰厚的文化内涵,浓郁的地域特色,鲜明的艺术风格展示了馆藏的文物精华。如铜鸟柄灯、铜汲酒器、金耳坠、钧窑瓶等。
红陶鬲:龙山文化,饮器,临淄桐林遗址出土。
红陶鬶[gu]:龙山文化(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2000年),容器,周村萌水乡水磨村出土。
编钟: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乐器,临淄永流乡商王村出土。
龙泉窑三足洗:明代(公元1368年----1655年),馆藏。
豆青釉贴鱼纹盘:元代(公元1271年----1367年),馆藏。
青花人物大盘:清初(公元1644年----1911年),馆藏。
犀角杯:明代(公元1368年----1644年),馆藏。
绿釉蟠龙瓶:明代(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馆藏。
三彩执壶:金代(公元1115年----1234年),馆藏。
绞胎碗:金代(公元1115年----1234年),馆藏。
粉彩六棱双耳瓶:清代(公元1644年----1911年),馆藏。
青玉寿星:明代(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馆藏。
青玉雕如意:清.乾隆(公元11736年----公元1795年),馆藏。
西汉齐王墓陪葬坑
西汉齐王墓位于临淄区大武镇窝托村南侧,封土原高30米,占地面积24亩。1978年11月至1980年11月,为配合胶济铁路东风车站扩建工程中无意间发现的。博物馆考古队对西汉齐王墓墓室外围的五个陪葬坑进行了考古发掘。五个配葬坑共出土各类文物一万二千余件,为研究汉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一批重要资料。
1号陪葬坑属于器物坑,出土有铜器、陶器、铁器、漆器等二百余件。坑长约20米,宽4.1米,深3米。坑内构筑木椁,椁内放置器物。
汉代铜壶:亦名铜锺,主要用于盛酒。共出土10件。
铜钫:用途与铜壶相同,专用于盛上等美酒。共出土3件。
铜罍:用途与铜壶相同,专用于盛质量稍次的美酒。共出土10件。
2号陪葬坑属于殉狗坑,坑长7.7米,宽4.1米,深3.36米。坑内有木椁朽迹,椁室内有殉狗30只,狗骨架较粗壮,相互迭压,排列无规律。
3号陪葬坑属于兵器仪仗坑,坑长13.4米,宽4米,深3米。坑内有木椁朽迹,椁室内随葬品丰富,有铜镞、木弓、弩机、箭杆、弹丸、漆盒、漆箱仪仗器、乐器等,数量达五千余件,其中以铜镞和弹丸数量最多。
铜镞:兵器。
铜錞于:军乐器。
三棱铜镞:兵器。
铁铤铜箭镞:兵器。
弩机:兵器。
擘张弩:兵器。
【小知识】铜弩机:弩是杀伤力较强的远射武器。弩机有郭、望山、悬刀、钩心和键等五部分组成。弩与强弓配合使用,发射时,瞄准望山,扣扳悬刀,牙即缩下,其所钩的弦骤然松开,有力地将箭发射出去。计算弩的强度单位称石,汉弩有一、三、四、五、六、七、八、十、十二石等数种,最多使用的是六石,射程在260米。根据张弩方式的不同,汉弩可分为:擘张弩、蹶张弩和腰引弩等三种,其中擘张弩的有效射程约80米,后两种弩的射程可达400米左右。
4号陪葬坑属于车马坑,坑长30.2米,宽4.6米,深3.8米。坑内有木椁朽迹,椁室内有自西而东置朱轮华毂三辆。中部殉马13匹,狗2只。坑东端置幡车一辆。车系实用车,木质全朽,仅残留漆皮。坑西部的三辆车因椁顶塌落而被压扁,不能复原,只能根据金属车马器和漆皮痕迹来推测车的大致结构。
地面展示棺椁的朽迹。
5号陪葬坑属于兵器、器物坑,坑长20.4米,宽3.74米,深2.1米。坑内有木椁朽迹,椁内随葬品以兵器为多,余为生活用具。坑中部置放铜、铁兵器,其中铁制兵器有戟、铍、殳、矛四种;铜制兵器有戈、矛、戟等。坑西部置铁甲、盾牌和铜镜;坑东部置铜剑、鎏金铜熏炉各2件,南部置铜骰子2件和较多方形骨块,应属博戏用具。
铁殳
铜镜(背面)
铜镜(正面)
在存世的铜镜中,圆形同镜占据多数,方形铜镜极为少见。五号陪葬坑出土的这面铜镜为长方形,长115.1厘米,宽57.5厘米,厚1.2厘米,重56.5公斤。背面有五个饰弦纹的拱形钮,钮座为柿蒂形。镜缘饰连弧纹。其主纹为一条巨龙,蜿蜒升腾于云气之中,虽已图案化,但仍不失龙的威容。此镜的五个钮应为悬挂而设,与一般圆形铜镜的钮系带后可以手执不同,如此之大的铜镜在世山绝无仅有,堪称铜镜之王。是淄博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已被国家列为全国64件永远不能出国巡展的文物之一。
自1978年11月发现及对五个随葬坑发掘至今已有三十多年了。1983年10月,考古队又对主墓室封土进行了发掘,查明墓的平面形状呈“中”字形,中间墓室长42米,宽41米,深20米,北墓道长39米,南墓道长63米。
由于西汉齐王墓的主墓室至今还没有发掘,所以对墓主人是谁?目前只能停留在一个推测上,但从出土文物的形制、规格和铭文上分析:墓主人只能是西汉时期的某一位齐王,但具体是哪一位齐王,现在还不得而知。只能期待尽快启动临淄西汉齐王墓主墓的发掘工程,满足广大观众的好奇,并将齐文化的研究和展示进一步引向深入。
古代淄博
《古代淄博》陈列以历史进程为脉络,以淄博地区大量的考古资料、文献资料为依据,辅以大量的实物与图片,全面反映淄博有人类以来文化、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进步与发展。
沂源猿人遗址距今约40----50万年前。
沂源猿人是淄博地区目前发现最早的原始人类,遗址位于沂源县南鲁山镇九会村东北约1000米的下崖洞南60米处的古代洞穴,共出土人类头盖骨化石一块、牙齿八颗、肱骨两块和一些动物化石。经相关权威机构认定,这些化石与我国“北京猿人”年代相同,遂被命名为“沂源猿人”。“沂源猿人”是迄今山东省境内发现的最早人类。
后李文化:这是我国北方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之一(距今约8500----7500年)。
北辛文化:淄博地区以临淄区后李官庄二期遗存和张店浮山驿遗址为代表。
大汶口文化:因1959年首次发现于山东泰安大汶口而得名,距今约6100--4600年,淄博地区代表性遗址为桓台李寨、张店西寨和浮山驿、高青店子、淄川口头等。
龙山文化:因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而得名。淄博地区龙山文化遗址数量多,面积大,堆积厚。其中,临淄桐林田旺城址是山东目前发现最大的龙山文化时期城址。龙山文化以黑陶为主,尤其是以薄、硬、光、亮的蛋壳黑陶最具特色,故称其为“黑陶文化”。
岳石文化:岳石文化因最早发现于平度市东岳石村而得名,距今约4000--3500年,历史已进入夏朝,分布范围大致与龙山文化相当。岳石文化是东夷族创造的土著文化,目前,淄博地区已发现岳石文化遗址11处。其中以桓台县史家遗址最为著名。
侯杨砚
这方“侯杨砚”长13.3厘米,宽11.5厘米,厚2.4厘米,重630克。该砚石为端石随形砚,石质细腻坚实,造型质朴,凸凹过度自然,圆润有秩,石色凝重而浑厚,背面依砚石原形,浅刻薄意卷云纹,自然生动,颇有排山倒海之势,云层内外各有一斑眼,亦称鸲鹆眼,内大外小,呈日月形。砚面镌刻有隶体铭文十七个字:衔日吐月、排云冲斗、宣德岩石、贻龙友、朝宗。此砚为明宣德时期(1426—1435)的作品,距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
2017年11月30日,博山区84岁的离休干部张志中与夫人韩玉兰将收藏多年的珍贵文物“侯杨砚”和四十米“卖花声联唱”长卷捐赠给了淄博市博物馆。这方曾辗转于侯朝宗、杨龙友、赵执信等文化名人之手,见证过明、清两朝兴衰的端石小砚,承载着厚重的人文信息,充满灵气的文化名砚终于可以人们见面了。“侯杨砚”的“前世今生”:
侯朝宗与杨龙友都是明末清初文化名人。侯朝宗是“侯杨砚”的第一任主人,杨龙友因撮合了侯朝宗与李香君,喜得侯朝宗赠送的古砚(将它取名为“侯杨砚”),后因反清复明失败而将此砚遗失。“侯杨砚”的“内在美”胜于“外观美”,是侯杨二人情重如山的象征。杨龙友殉难后,“侯杨砚”流落民间,后被苏州嗜砚成迷的陆其清收藏,陆其清又将此砚转赠给赵执信。上世纪五十年代,景介忱(淄博桓台人,博山区文化馆原副馆长,老革命,也是书法家)幸而得到“侯杨砚”。1955年在工作中认识了张志中先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由于景介忱在文革中遭受迫害,含恨而去,留下体弱多病的遗孀。张志中和夫人韩玉兰女士,经常登门看望,送汤送药,景夫人十分感激。考虑到自己年事已高,身后又无子女,景夫人于一次登门拜访的机会,将家藏多年的“侯杨砚”留赠给了张夫人。
清代戏剧家孔尚任根据侯、李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创作出名剧《桃花扇》传奇,为“侯杨砚”增添了浓厚的传奇色彩。
1988年秋,苏州市沧浪诗社徐植农、王西野、江波、上海诗人田遨等人同访淄博,在张志中家中,共同观赏了“侯杨砚”。砚石虽小,却能让人联想起《桃花扇》中的许多故事。他们对砚石的别致造型和铭文的古朴浑厚赞叹不绝,更为侯朝宗、杨龙友、李香君的不幸命运感到惋惜。田遨当即以“卖花声”词一阙咏之,随后王西野、江波、徐植农、白坚、张志中、王颜山等先后以“卖花声”词续咏。
回苏州后徐植农请了苏州老书法家顾超先生抄写了四十米“卖花声联唱”长卷,并赠予张志中先生收藏。
在淄博市博物馆关门前,我们基本上都看了一遍。而后前往18公里以外的周村古商城,入住周村宾馆。这天行程近百公里,很充实。
推荐阅读
如果名字起这么长9.6千13
么么锐5.1万22
冯赣勇6.7千11
食游酱is口天6.4千15
Healr治愈者8.2千12
M37****14505.0千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