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伍炳亮的红木家具美学
从师之道,道法自然。中华民族自古与天同道,替天行道,以自然之道,法度人我之心,遵循“天人合一”的生态秩序,生生不息,传承和创造了东方人类灿烂繁荣的古典文明时代。老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正是在这样一个自然生态伦理时空中,华夏先贤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鼎峰的文化经典时代。如春秋魏晋的书法艺术,汉唐诗律飞天壁画艺术,宋元陶瓷山水画词章艺术,明清戏曲家具艺术等,这些艺术经典成为了中华文明史上的精神符号和图腾,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彰显和宝贵财富。而中国明清家具是这一遗产的特别创造之处,呈现了我国明代先进的手工技艺与心学美育发达时期。先民的观念意识、理性精神,融于格物之致的完美表达,在精神审美上的一个高峰。
今年,中国文艺家艺术生态专题江门台山之旅,专访了广东台山伍炳亮大师的明清家具艺术王国-伍氏兴隆黄花梨艺博馆。恰逢秋光之鉴,水月之明,盛世之渡,国之重器,工匠精神,艺术之举,人文之光。与伍炳亮大师的相见,既温文尔雅,又爽心悦目。伍炳亮先生一头长发披肩,白色西装配浅红衬衣,蚕眉炯目,举手投足之间,形静而意动,禅思而澄明,与之相处的时间,穿越千年,而抵万古之于当下。犹见其明目深邃之洞察,慈面祥意之和睦(木),如沐春风,如来见佛。这样的一位形似道中仙人的工艺大师,实属当下江湖之少见。
惟以观之,有岭南后世鲁班之称的伍炳亮先生,首先是以一位学者儒士艺术家的气质,让我们眼前一亮,然后才是作为一个手工艺人和传道木匠,所赋其内在的匠人精神,注入了另一种远古的活力。犹让我们感奋和神视。从对他的内在到外在的整体形象合一认知之后,我们终于释然。并得出一个大师的生命本质观,其构建和筑梦的艺术王国,不仅仅是家具或者器物的存在了。
当我们来到他的个人艺博馆,这座岭南独一无二的凝聚着“榫卯结构”精华的生态园林建筑,仰望和俯察其宏大精微之处,不由得心生敬意和惊叹,一个木匠手艺人所具有的全部才华与心血,树立起来的国之重器,民之精神和家之情怀。国之重器,非凭外在宏观庞大的建筑,威武震慑的武器,重在精神之强盛,文化之坚实与精义,心灵信仰之笃定。谓之“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希望”。格物之致,正是一个匠人坚守的精神向度。从这座明清家具艺博馆及其展示的中华文化自信,我们不难得到伍氏兴隆的生命能量和智慧,给予这个时代的财富启迪。
从这里不妨展开更深入的探源,伍炳亮的艺术源泉和精神构建,对于当代艺术的重要启示或者警醒,不仅是停留在把玩赏物和收藏投资上,更主要的是他的这种匠心精神与艺术之诚,不断地在承续和创造民族精神的灵魂和血液的基因元素。这样赋于家具的艺术创造,才是最具有人的生命价值的根本与尊严。
从这个价值度去审美和评判伍炳亮的明清家具艺术的收藏改良和创造,真正的艺术则凸现在他的大师的设计和工匠的制作过程中,呈现了东方文化的根基与精髓,融合了人类生命的最高哲学智慧。这是我们的艺术生态必然要重点地去呈现的美学。我们的美学就是“方圆天地,中庸之道,以和为贵”,融合在伍炳亮的明清家具艺术创作中,我们看到了他的独具匠心与神妙之作。徜徉在伍氏兴隆黄花梨艺博馆里,感受着被这种和木(睦)与道(具)所抚慰的心灵安适和诗意。
世界进入一个新的世纪,眼前的光怪陆离及喧哗骚动,从一个及物时代到又一个数据时代,人类命运到了一个非常迷失的十字路口,人性颠覆和灵魂堕落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艺术家的创作又何为?所有的艺术都是人性心灵诉求自由理性和平相处的需要,如果不是,这样,就没有人的这门艺术。因此,东方和木(睦)意识,既是审美的,也是思想的,更是及物世界所面临当下的一个艺术家的精神救赎。伍炳亮的明清家具艺术创意与收藏鉴赏交流投入,同样在这样的的一个基点上,找到了他的突破口。伍氏兴隆的传奇,正在诞生这样的艺术精神王国,大国工匠垒筑起的人类文明共同体,具体在艺术家的理想实践,伍炳亮不是虚拟的艺术抽象,而是可以居实的艺术家的世纪森林。东方和木,以树为亲,自然圆融,格物之境,天地方圆。
大国工匠,格物之致,举国之器,人文之实。当人类的“巴比塔”梦想欲与上帝比拼高度,当我们的家园被钢铁水泥与城市森林所包围,当大量的森林绿地草木被侵占和砍伐,当我们的“东方和木”相处和谐关系,不断地被打乱破坏和丧失,我们的现实世界早已面目全非。人类陷入现代科技物化的双重陷阱,巴比塔梦想瘫塌了。
东方和木的理念,在此引向更高层次的设计,人与自然的和睦相处,人与格物的诗性融合,中国“榫卯结构”的器物制造和使用工艺,在此更为明析地呈现出艺术家的精神,提升为东方哲学的生命审美智慧。伍炳亮明清家具艺术的美学创意,在其个人经验上的发现总结,体现为当代艺术的综合表现艺术之类型,即“型、艺、材、韵”,与中国文化之“六艺”这种天机妙得,和人文精神的“榫卯”对接,非常非常生动而传神地诠释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精髓。
这种守成创新的伍氏兴隆家具艺术,将我们的审美情趣及自然之道,蕴含在伍炳亮的每一件明清家具精雕细琢之中。而黄花梨艺博馆的建成,凝聚了新生态伍氏工匠精神之集大成者,亦可谓大道至简,天地方圆,尽在只尺。墨线缕织,春秋大梦,山河袈裟,和木千年,筑于岭南之台山,青山秀水之间,保存和延续着华夏文化的生命肌理和命脉。
由鉴明代家具之审美工艺传承,力求榫卯结构之纤毫不差之精致,是伍炳亮大师有别于其他红木家具收藏家的品好。当及物时代致富先声来临时,伍炳亮还沉浸在一个粗型木匠的个人制作中,并没有获得更多的原生态价值。在开启之初的所谓家具生产,往往只注重质材和产品的数量,粗制滥造的快餐式消费娱乐,大批量复制生产的城市工业化垃圾建筑和家具行业,让诸多公共资源享有者一夜暴富。就海南黄花梨木材来说,资源的枯竭,已是不争之事实。物以稀为贵,人类对大自然的贪婪欲求,与破坏带来的恶果,需要几代人来偿还。
保存森林资源,永续东方和木(睦),建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东方木质家具为载体,融合现代人的情感诉求,倡导新的生态人文审美情趣,这正是伍炳大师所努力正在做的一件事业。因而我们看到他从一个红木家具的木匠到当代艺术家的升华,是走了相当艰苦的一条道路。四十年的累积和创造,只专注于收藏和改良明清红木家具,将每一块红木质材用到极致,并连接历史文化的深深脉络,展示和揭示传统家具的精神本质,让家具的灵魂复活。这是当代艺术家少之又少的追求,但在伍氏兴隆的后代出现了奇迹。
这是近乎于一个思想家和诗人的行为艺术,在明代叫“致良知”,王阳明的心学,与家具的理念设计融合,才是格物之致的道中之道。或许,这是我们从伍炳亮的红木艺术情结中得来,自然诗性与人的理性在此呈现为人的悟觉。他唤醒了我们麻木的灵魂。当我们与这些黄花梨家具相遇,一种温度一种亲和一种敬虔一缕光茫,就从远古的方圆扑面而来,一挨与之接触和抚摸,就有一种灵魂出窍的冲动,并很快被吸引而坐下来,与它们产生灵魂的对话。这就是明代家具的空间设计与质材,做到榫卯结构无缝对接的东方和木(睦)天人合一之大美。
回到自然之美的本身,天道酬勤,万物在人的自重和谨持中,有着中庸之道,格物方圆的和谐秩序,以超渡生死的轮回和复始。这是明代的家具线性几何方圆三角空间格致,道出了“人心即天理,知行合一,致良知”这样的智慧载物。为什么明代的家具有如此持久的魅力?伍炳亮深喑此道,数十年初心不改,专注于明代黄花梨家具和器物的美学发现与研究,并付诸他的行动实践,创建了他的艺博馆和艺术美学空间。
对于我们来说,观赏和拥用他的艺术作品,都是十分有幸和珍贵的。无论是他创意设计的“镶玉花卉百宝纹九屏风地座屏”,华贵大气的皇家摆件,还是“海南花梨3.6米长的灵芝如意纹翘头大案”,乃明代书院大家极品,亦有“出人头地”的台屏宝座,彰显出贵族斯文的君子之风,与之相对的日常家具小坐,花几,茶台,酒桌,官帽椅,天香几,琴台,画案,书桌,等等,这些都是天工文心,澡雪精神之杰作,呈示斫器之上,娴雅怡古,斫凿之中,道亦有道。
显然,若不能理解明代的文化特征及其历史背景,是不易理解和审美明代家具的艺术特质的。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特别是家具所赋于的生活味道与情趣,世俗与超脱之间,是艺术家诉求的重要审美思考。在明代心学之盛行,格物之致的精神修身养性,是 当时家具文化审美趣味形成了一个高峰。士大夫及民间匠人,富贵家族更遵从这种心性理智的自然简洁质朴,又诗性雅致的精神生活。
对“格物之致”的追求,与当代人来说,或许更多是物质上的名贵时尚和奢侈之风,在于个人欲望的最大满足,这与明代的简约、节制的自然理性是相反的。因此,伍炳亮的家具风可谓逆西方潮流而上,经过数十年的打磨创意,东方和木坚实的质地和气韵形态生成,为当代家具消费的西式趣味,注入一股强劲的新古典人文之风。
由伍氏兴隆明清家具,延伸到伍炳亮个人学识修养和书法,其瘦金体的表现,对明代格物线性点面空间的熟稔理解与制作,是他得以完全从当代西式家具的装饰性和工艺流程生产性复制机械中走出来,将家具所承载的艺术特性,赋于了生命灵魂的质感。这才是最终区别于一般家具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差异。伍炳亮创造了当代灵魂家具的艺术,拓展了家具的艺术属性,使家具成为真正艺术的收藏品而变成多种可能。他提升了匠人的艺术身份和地位。这是伍炳亮的艺术贡献。
伍炳亮在中华世纪坛一次国际家具展示会上,现场拆分和组合自已创作的典型家具,给国内外的客人和艺术家观赏,通过亲自示范中国“榫卯结构”之过程,来传播和弘扬古代的工匠智慧,及其所代表的东方和木理念与天人合一思想,让我们能够直观地欣赏榫卯结构设计制作家具所带来的美学美感。可谓是良苦用心,赤子之心,以渡中国人文之心。
什么是大师?这才是大师,以守正创新,赓续传承,表达一个艺术家的“致良知”。将榫卯结构运用到伍氏兴隆的日常生活中,才能感受到将榫卯结构运用到伍氏兴隆的日常生活中,才能感受到中国古典家具制作中的木匠精神。只有“实用”的物件,才能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他又在不断地将传统带入现代时尚生活观念改造中,让家具不但实用,而且更具有艺术价值,二者互动兼容,相行不悖。
“榫卯万年”,由此延伸到中国的古代建筑,依然在彰显著民族精神和智慧自信。建于1400多年前的山西悬空寺、距今约1000年的山西应县木塔等,是民族智慧和艺术原创的恒久案例。今日之伍氏兴隆正是在承继着这样的伟大艺术。在艺术上,没有第一,只有唯一,艺术家亦是如此。中国文艺家艺术生态专题,以关注这样的原创生态与人文主义的融合,来推动当代艺术的综合表现艺术。多元和包容,又以艺术家表现的唯一性,来发现我们人类创造的丰富的生态之美。无疑,伍炳亮先生满足了我们的初衷。他是唯一的,同时也是多元的。
艺术家的使命感,来自他对艺术的灵魂存在,有着强烈的爱的意志。明清时期的家具艺术承载着中华文化烈火重生,凤凰涅槃的两个重要节点。当代史学有句名言,叫着“明亡之后无中国”,也有有戏称“要看中国文化,请到日本韩国去看”,如此等等。特指中华文化的本体根基,在我们国家现代化过程中,不断的经受着生死轮回的考验。北大史学文学美学名家王世襄看到德国人艾克著的《中国花梨家具图考》,他才发现了明代家具的中华文化之大美,从而走上了研究明清家具的著书立说。如果他能看到伍氏兴隆的艺博馆,应当感到自豪。正如我们今天能看到伍炳亮先生所创造的一切,深感一种中华民族文化深处的灵魂的深切慰藉。
王世襄在明清家具研究中说,“中国艺术是善于把畸和正、简和繁、动和静、险和夷这些矛盾统一起来的。而从水墨画到家具都巧妙地发挥简和静之美,艺术家们追求的是用极其简练的艺术语言恰到好处地表达事物的外在与内涵”。这些审美经验与情感,用在今天对伍氏兴隆明清家具之鉴赏收藏上,也是恰到好处的。
而我更为激赏的是,伍炳亮大师所讲的一句话,“我要让每一件家具都有灵魂,有生命力的作品。”此话可谓金鼎之言,道出艺术创作的真谛。谨此,足见伍炳亮的艺术功力和深厚情感,倾注在只为塑造心中最好的方圆。方圆,正是东方和木,日月天伦,天人合一的宇宙元生态写照。此谓之天地人。让世界回到本源,让东方自然之道,通向我们灵魂出走的家园。
以综上所述,与伍炳亮大师的对话与交流,亦呈现着方和圆的美,来自伍氏兴隆道法自然,诗性澄明,思想智慧与人文精神,是我们当下对于新世纪人类生活的一次次灵魂的唤醒和昄归。(本文作者冯楚:中国当代资深诗人、文艺批评家、沈阳大学文化传媒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文联《中国文艺家》杂志执行主编、中国诗词(楹联)文化研究院副秘书长兼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文艺家艺术生态专题全国巡展总策划)
推荐阅读
木只军6.6千7
M-kay9.3千12
晓鸣祥铃1.4万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