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定陵
出发时间
10月
行程天数
4天
人均花费
1.6千
和谁出行
一个人
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天安门约五十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
明朝十六帝有两位葬在别处,一位下落不明,其余十三位都葬在天寿山,所以称“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截止2011年,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位皇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这里还葬有他的两个皇后。该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于长陵西南方,建于1584~1590年(万历十二年至万历十八年)。
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寝的总称,依次建有长陵(明成祖)、献陵(明仁宗)、景陵(明宣宗)、裕陵(明英宗)、茂陵(明宪宗)、泰陵(明孝宗)、康陵(明武宗)、永陵(明世宗)、昭陵(明穆宗)、定陵(明神宗)、庆陵(明光宗)、德陵(明熹宗)、思陵(明毅宗)。
主要建筑有祾恩门、祾恩殿、宝城、明楼和地下宫殿等。占地182000平方米。它是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发掘了的陵墓。定陵地宫可供游人参观。
院内沿中轴线设有两柱牌楼门(棂星门)一座、石几筵一套。牌楼门的两柱作出头式,白石雕成、截面为方形,顶部雕坐龙,前后戗以石抱鼓。石几筵,由石供案和石供器组成。石供案作须弥座式,石供器由香炉(一座)、烛台(二座)、花瓶(二座)组成。
定陵早在万历帝生前就开始营建,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开工,历时6年方完成,耗银八百万两。陵墓建成时皇帝只有28岁,直到1620年才正式启用。定陵成为十三陵中最大的三座陵园之一。它的地面建筑共占18万平方米,前有宽阔院落三进,后有高大宝城一座。陵正门前方是三卒汉白玉石桥。过了桥是高大的碑亭。亭周围有祠祭署、宰牲亭、定陵监等建筑物300多间。再往后就是陵园最外面的围墙-外罗城(围墙外的围墙)。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位皇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这里还葬有他的两个皇后。该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于长陵西南方,建于1584~1590年(万历十二年至万历十八年)。主要建筑有祾恩门、祾恩殿、宝城、明楼和地下宫殿等。占地182000平方米。它是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发掘了的陵墓。定陵地宫可供游人参观。定陵的地宫全部用石砌成,多为青石,面积为1195平方米。内无梁架,为石拱券,相当高大。地宫中有7座4吨重的汉白玉石门,设计巧妙,开闭灵活。地宫中又分为正殿、配殿、前殿,和地上建筑完全一样。中殿原状陈列着祭器,那里三个汉白玉石座,座前各有一套黄色琉璃五供和一个青花大瓷缸,缸中原来盛满长明灯灯油,供点长明灯用。后殿的棺床上停放着朱诩钧和两个皇后的棺木,棺旁放着装满陪葬品的26个红漆木箱。
陵宫的总体布局亦呈前方后圆之形。其外围是一道将宝城、宝城前方院一包在内的“外罗城”。外罗城内,偏后部位为宝城。宝城之前,在外罗城内设有三进方形的院落。
在20世纪50年代的中期,大陆掀起了一阵考古热,有些考古专家向中央提议说挖掘几个帝陵来搞研究,而且专家很快便把目标锁定在了定陵——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陵墓上。对于考古发掘定陵之事,中央同意了,可当1956年皇陵被挖开后,一系列离奇事件却接踵而来。。。
当年直接参与挖掘定陵的,不少人后来的情况都很糟糕,有的甚至未得善终。已知的情况是,力主挖掘的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家破人亡,最终在狱中自杀,死前头发被拔光,这都是大家知道的。担任挖掘指挥工作的郑振铎,1958年在出访阿富汗和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的途中,飞机失事身亡;开棺时的摄影师刘德安精神失常上吊了;参与挖掘的考古专家白万玉晚年神志不清, 脑溢血而亡。。。
然而,由于技术水平落后,挖开容易,保护却很难,很多奇珍异宝遭到无法修复的毁坏。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郑振铎和副所长夏鼐先生随即上书国务院,请求立即停止再批准发掘帝王陵墓的申请,周恩来总理批准了这一申请。
“定陵发掘之后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帝王陵不能随便挖。”中国著名的考古学家、当年参与定陵考古勘探的王仲殊说。
由于宝城的隧道门设于宝城墙的右前方,帝后棺椁在享殿(祾恩殿)内举行“安神礼”后,必须途经外罗城内能进入宝城的隧道门入葬玄宫,同时考虑到建筑设计的对称性,在第三进院落左右两墙又对称地设有随墙式掖门各一座。
定陵的开挖绝对是错误的决定,当时国家尚且穷困,根本不可能抽出大量预算来保存这些文物,不少珍贵文物甚至被装在纸箱里面堆在研究所的储藏室里,一放就是数年。很多容易碳化的丝织品被随意装在盒子里就拿出去了,结果不久就黑化了,成了一堆碎渣。当时不少工作人员都是非专业的,一些珍贵的瓷器拿起来就在手里把玩,不经意间弄坏了不少,许多纸质典籍更是没有重见天日的机会,因为他们因保存不合理,很快便化成了灰烬。而万历皇帝的尸骨和棺椁也没能幸免,下场在此不便明说。可以说,定陵的发掘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剧。
所幸定陵开挖后,国家有关部门意识到我们目前根本不具备开挖帝陵的条件,后来,郭沫若等人又提出了开挖乾陵(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的计划,被周总理拒绝。国家也定下了考古界的一大铁律,从此决不允许再轻易开挖帝陵。
推荐阅读
熊猫爱旅行1.4万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