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之国(五)瓦拉纳西的晨与昏
瓦拉纳西,无论在印度教徒还是佛教徒心中,都是一个神圣的地方。伟大的恒河就在近旁,印度人民不仅把它看成母亲河,而且还看成是一条通往天国的神圣水道。一生能来一次瓦拉纳西,喝一口恒河水,在恒河里洗个澡,是一件幸事。很多老人感到生命将至就慢慢向瓦拉纳西走来,睡在恒河边,只愿在它的身边结束自己的生命,然后把自己的骨灰洒入恒河。
凌晨的恒河,深色而苍老的河,宽阔地闪着幽光。在幻象的世界里,它是一个渡口,灵魂由此岸漂向彼岸,完成一次生命的轮回。
恒河上的薄雾遮住了冬日初升的太阳,早起的游人唤醒了恒河里自由的精灵,为着抛向它们的食物,鸟儿们凌空争抢着、飞舞着、欢唱着。
灯下那堆燃烧的火焰,是一个皮囊在世间最后的告白 ,只需三个小时和300公斤木柴,烟灭灰飞,恒河裹挟着一抔白灰漂向他身前修下的来世。
小木船上载着印度各路大神的纪念品,俗话说:请神容易送神难,心中原本没有神,也就不能也不敢请神回家。无论孩子怎样游说,一船人始终无动于衷,不是冷漠,只因敬畏。
各种各样的怪人,穿长袍、挽大髻、蓄白须,招摇于恒河岸边,化缘亦或修行?仅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已!
生命是沐浴,死亡是灰烬,都是恒河在接纳。天未透亮,气温尚低,人们已经泡在水里了,男人赤膊,只穿一条短裤,女人披着纱丽,什么年龄的都有,大家都一声不吭地浸水,喝水。
罪孽、病痛被洗涤。在恒河,没有种姓,只有接纳。
恒河里的种种不可思议我不想也无权去评价,脏或不脏那都是人家千年来的信仰,至少这次我没见到未烧净的残肢,也没见到神牛发胀的浮尸,印度也在进步,印度必然进步。
谁能想到地摊上卖的小木棍竟然是树枝牙刷,绝对的新鲜、纯天然。问了一下用法,大概就是把树枝直接放嘴里嚼嚼嚼,把树枝嚼毛起茬儿,然后上上下下洗刷刷、洗刷刷。
暮色渐合,水天一色的恒河,是她最美丽的模样。人需要精神,宗教需要仪式,这里就有一场千年不息的恒河夜祭。来自印度各地的印度教信徒、世界各地的游客从四面八方涌来,或在河边石阶找位置坐下,或在河面的船上远观,静静地等待着圣河边古老祭祀仪式的开始。
印度教的功德箱很显眼地放在表演台正中,我觉得任何宗教场所,直白或含蓄地放上一只功德箱都很正常,自愿捐赠理所应当。最讨厌某教教徒说他们就没有功德箱,装啥清高?不捐赠,神职人员吃啥?宗教场所谁建?宗教仪式咋延续?
出身婆罗门的祭祀师们身穿统一的华丽服装,撒花、点火、焚香,燃着火烛的烛台、冒着青烟的铜壶,拂尘,摇铃,祭司们拿着各种法器,分别向四个方向进行祭拜,口中颂唱湿婆神,身边的信众也跟着吟诵,祭坛上空飘荡着古老的音乐,萦绕着浓浓不散的烟霾,此时人神相通。
印度人说,只要恒河还在,只要他们的圣河还源源流淌,他们对恒河的祭祀仪式就绝对不会停止。
“做你分内的事,即使你的工作低贱,不做别人的事,即使别人的工作高尚,为你的职守而死是生,为别人的职守而生是死”,这是《薄伽梵歌》里面的一段经文,史诗中倡导的等级制度在瓦拉纳西充分地表现出来,在这里为了保证各个阶层都能生活下来,大家各守其位,终身和世代从事一种职业,只要安守本分,即使遭受贫困和痛苦,沿河的印度教庙宇里也会提供斋饭和焚尸的木材,这就是为什么强调众生平等的佛教必须让位于印度教的原因所在。
推荐阅读
雅雨潇潇3.9千10
黄昏独坐5.5千24
黃劍博采風追影5.0千11
黃劍博采風追影3.2千6
快乐老猪5.8千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