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阿里大北线包车14日游
出发时间
9月
行程天数
23天
人均花费
9.2千
和谁出行
和朋友
D1-D3(2012.9.6~9.8),南京-拉萨, 9月6日22:16南京出发,乘坐T164次列车,8日晚上11点多抵达拉萨,宿八朗学旅馆。
D4(9.9),拉萨-曲水-浪卡子-江孜-日喀则,宿兴凯湖酒店。
D5(9.10),日喀则-萨迦-拉孜-吉隆沟,宿北方宾馆。
D6(9.11),吉隆镇-萨嘎。宿湘好豪华宾馆。
D7(9.12),萨嘎-玛旁雍错-拉昂错-塔钦,住塔钦。
D8(9.13),塔钦转山第一天,宿执热寺。
D9(9.14),塔钦转山第二天,住塔钦。
D10(9.15),塔钦-扎达,住额吉家庭旅馆。
D11(9.16),扎达-古格王朝-托林寺-皮央遗址-狮泉河,住恒远旅馆。
D12(9.17),狮泉河-日土-班公错-狮泉河,住恒远旅馆。
D13(9.18),狮泉河-革吉-改则,住改则。
D14(9.19),改则-措勤-扎日南木错-当惹雍错-文部南村,宿望湖宾馆。
D15(9.20),文部南村-当穷错-文部北村-尼玛,住尼玛。
D16(9.21),尼玛-色林错-纳木错-当雄,住当雄。
D17(9.22),当雄-羊八井-拉萨,宿八朗学。
D18(9.23),参观西藏博物馆,哲蚌寺,宿八朗学。
D19(9.24),拉萨闲逛,宿八朗学。
D20(9.25),参观桑耶寺,昌珠寺,宿八朗学。
D21-23(9.26-9.28)乘坐T166次列车,上午11:30开往南京
西藏阿里,这个被称为世界屋脊之屋脊的地方,是世界上离天最近的地方,稍稍对户外知识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阿里是除穿越罗布泊、可可西里、羌塘三大无人区之外,最难走的线路之一了。我们选择走这条线路,不是因为宗教信仰,也不是为了野外生存挑战,纯粹是因为一路天堂般的美景。人这一辈子最多也就三万多天,拿出20来天,去走一趟阿里,吸一吸那里稀薄的空气,感受一下她的原始荒凉之美,也不枉来这世界一趟。
布达拉宫
前往拉萨,火车绝对是个超值的选择。不但可以欣赏青藏高原的美景,还可以提前适应一下高原反应。当然前面的30多个小时车窗外什么风景也没有,无事可做的我只能是睡觉睡觉再睡觉。列车9月8日上午8:30经过西藏格尔木后,沿途的景色开始靓丽起来,海拔也越来越高,高反不知不觉间就袭上了身体,因为缺氧,我的嘴唇开始发紫,有点头痛欲裂,坚持坚持再坚持,因为经验告诉我,不经过几天的折磨,是适应不了高原的。
晚上8点,列车抵达那曲,下车活动时,因为缺氧,嘴唇已经乌紫,但同行的faye,看起来状态还不错。
经过两天两夜的行驶,8日夜里23:00多火车终于抵达了拉萨,因为晚点了2个小时,接站的包车司机不离不弃,仍然守在出站口,最后把我们送到了八朗学旅馆(标间100元)。
原本次日上午就要出发的,因为要等同伴归位,改在了中午12:00准时出发,利用上午的时间,我们去置办了氧气4瓶、饼干一箱、苹果一箱、黄瓜一箱、农夫山泉水一箱、沙琪玛三包及湿纸巾一罐,合计花了222元。
中午在竹篓记冒菜世家,我们点了小白菜、空心菜、西红柿炒鸡蛋、茄子,合计花了80元,吃过中饭后,我们乘车出发,沿途的路况不错,可我们一路只能压着速度,因为西藏实行区间测速,但他不同于内地高速公路上的区间测速,而是在前一个检查站记录下进入的时间,到后一个检查站再检查到达的时间。由此造成在检查站前的隐蔽路段,经常有车辆停在那里耗时间的情况。
出发两个半小时后,我们抵达岗巴拉山口,司机主动停车,我们下车就直奔那三座挂满哈达和经幡的玛尼堆。藏民之所以喜欢在山口悬挂经幡,是因为山口上有风,经幡上通常都印有佛经,被风吹起时,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仿佛在诵念经文。挂经幡是有讲究的,蓝、白、红、绿、黄5种颜色从上到下排列,不能颠倒。因为五种颜色象征自然界的五种现象,分别代表着天空、祥云、火焰、江河和大地。
岗巴拉山口
从岗巴拉山口下来没开多久,我们就到了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的羊卓雍错。羊卓雍错因为形状似珊瑚枝,因此藏语意为“上面的珊瑚湖”。羊卓雍错湖在阳光的照射下拥有绿松石一般特有的湖水颜色,加上周围常年积雪不化的宁金抗沙雪峰,因此景色看起来格外美丽。
羊湖是一个富饶的天然“鱼库”,据说鱼类蕴藏量高达8亿多公斤。许多藏民因为离世后实行水葬,因此藏民普遍不吃鱼,也不容许汉人从湖中逮鱼吃,加上羊湖浮游生物很多,鱼饵丰富,成为了鱼类的天堂。湖中盛产的高原裸鲤,黑市卖到了100多元一斤,如果给捕捞,将是多大的一项GDP呀。
接下来的1个多小时,我们都是沿着羊湖湖岸前进。等我们抵达卡若拉冰川时,已经下午5点左右。
因为以前曾经来过卡若拉冰川,因此再次相见时,已经没有了第一次时的激动心情。观看卡若拉冰川,不需要像欣赏其它冰川那样跋山涉水,它就在离公路几百米外的路边,巨大的冰川从山顶云雾飘缈处一直延伸下来,晶莹幽蓝中,捎来几许凉嗖嗖的感觉。由于长年受公路上灰尘的影响,冰川整体呈黑白分层形态,但冰川上半部在阳光的照耀下,犹如一块巨钻挂在山壁上,熠熠生辉。
卡若拉冰川
拉满水库
草草地拍摄了几张照片后,我们继续前往江孜县的宗山古堡。宗山古堡因为一段抗英历史而广为人知。1904年,英军攻打江孜,藏民据古堡英勇抵抗,最后因为武器落后等因素而失败,所有抗英勇士宁死不屈跳崖牺牲,写下了光辉而悲壮的篇章。为缅怀一个世纪前的抗英英雄们,今天又在宗山下的广场上矗立起一座江孜宗山英雄纪念碑。宁静主演的电影《红河谷》,就是根据这一史实拍摄的。
宗山古堡
宗山古堡附近的白居寺,是西藏比较著名的寺庙,我们在参观古堡的过程中,发现有许多转经的信众,不知道是绕古堡转经还是绕白居寺转经的。
晚上8点出头,我们抵达了今天的住宿地,日喀则城外的兴凯湖酒店(标间110元),晚饭在酒店附近的家常菜馆,点了土豆丝、茄子、小白菜、回锅肉,合计花了100元。晚上和司机签订了包车协议。这次包车游,租的是丰田越野车,每天费用1200元,司机负责油费、停车费、过路过桥费等,我们除了包车费用外,还要负担司机的食宿费用。
第二天早晨我们七点出发,上午9:30到了萨迦寺。只见四方型的寺庙院墙外转经的信徒络绎不绝,不同于藏区多见的格鲁派寺院,萨迦寺属于萨迦派,萨迦寺采用象征文殊菩萨的红色,象征观音菩萨的白色,象征金刚手菩萨的青色涂抹寺墙,故萨迦派又俗称"花教"。
萨迦寺分南、北两寺,北寺始建于公元1073年,南寺遵照法王八思巴意愿建于公元1268年,南寺现在仍然供奉有许多珍贵文物,整个西藏壁画最为精美的寺庙非萨迦寺莫属,因为丰富优美的众多壁画,萨迦寺也被称为“第二敦煌”。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见到许多一手拿着保温瓶一手拿着一元或者一角钞票的信徒,每一尊佛像前打开保温瓶添加酥油,并拿出钞票供奉上一张,就这么一尊尊地叩拜过去,虔虔诚诚。这里的流浪狗仿佛也沾染了佛性,安静地只顾着观察游客,而忘记了觅食的天性。
萨迦寺
中午11点从萨迦寺出来后,我们赶往拉孜县城,在县城的四川菜馆吃了午饭,点了韭菜炒鸡蛋、海带排骨汤、虎皮青椒、醋溜白菜,合计花了80元。饭后我们经过了嘉措拉山口,这里也是珠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山口,巨大的保护区标牌竖立在公路上,无数的经幡迎风飘扬。在嘉措拉山口,据说运气好的时候可以看见一字排开的珠穆朗玛峰、卓奥友峰、洛子峰和马卡鲁峰这四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这在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的景观。
经过鲁鲁检查站后没有多久,我们进入了西夏帮马峰保护区,交了每人65元的门票及40元车辆通行费后,我们一路向前,景色越来越壮阔。
在路上还遇见了热情的藏民。
佩枯错,位于去吉隆的必经之路旁,蓝蓝的湖水静静地躺在那里,和周围棕黄色的地面相映成趣,远处白雪皑皑的西夏邦马峰倒映在湖水中,美轮美奂,这里是日喀则地区最大的湖泊。
佩枯错
接下来去吉隆的80公里道路奇烂无比,处处都在修路,我们花了近4个小时晚上9:45分才到达吉隆,入住了北方宾馆(标间100元),晚饭就在宾馆楼下花50元买了2斤水饺。
吉隆海拔只有2000多米,这两天的高反一下子消失的无影无踪,人也满血复活。第二天早晨起床后,我首先去了帕巴寺,西藏的早晨天亮的比较晚,要8点多钟天才亮,我到达时,天空还没有完全亮,帕巴寺笼罩在一片雾气中,平添了一丝神秘感。
西藏由于临近印度、尼泊尔,三地历史上的文化交流很多,这些在藏区寺庙的建筑风格上也有体现。帕巴寺虽然比较小,但却是中尼两国文化交流的见证。据说当初是为供奉尼泊尔尺尊公主带来的佛像而建造,有着明显的尼泊尔建筑风格,整体分为四层,从下至上逐渐缩小,外部建有一圈转经桶,供信徒转经之用,外墙上绘制有精美的壁画,寺前台阶上还绘制有佛教八宝图。
参观完寺庙后,我们返回宾馆吃早饭,随后开始徒步乃村的行程。
乃村徒步,强度不大,可以看做是我们冈仁波齐转山徒步的热身。乃村位于山巅,只有一条简陋的盘山公路连通,普通汽车很难通行,要想欣赏她的美景,只能徒步登山。盘山公路蜿蜒曲折,我们遇见的一位小哥,给我们指了一条近道,可以节省大约三分之一的路程。大家一路嘻嘻哈哈,沿着山脚齐人高的灌木探路前行,不久就钻入了茂密的松林,在林间非常轻松地爬了一个小时后,抵达了盘山大路。
沿着盘山公路又走了约45分钟,终于抵达了位于山顶的乃村。乃村的乃在藏语中有“座位”之意,其意为“神灵开光过圣地”,被誉为雪山顶上的人间天堂。从高处远眺,乃村极像一尊展翅的大鹏。据传,大鹏两翅位置的风水极佳,很适合居住,于是后来搬迁到这里的人们分别住在两侧的“翅膀”上,逐渐形成了现在的两个自然村落。上山左手的村落,地势比较高,右手的村落,位于平谷之地。我参观了左手的村落,限于时间关系,没有前往右手的村落。这里的村民非常热情,一点儿也不避讳我的拍照,相反还非常大方地和我合影,这里的孩子非常可爱,小一点的孩子几乎人人鼻孔下面都拖着两条长长的鼻涕,穿的衣服也是污迹斑斑,经济状况看起来比较糟糕。
这里的山顶地势平坦,有一片比较大的牧场,相传当年莲花生大师进藏传教时路过此处,发现乃村地势开阔平坦又不乏雪山掩映,是块风水宝地,因而在此驻足修行。
山顶的峰头上云雾缭绕,站在乃村看山下,也是云遮雾拦,只有乃村这一段云开雾散,阳光明媚,非常神奇。
从乃村返回时,为了不耽误大家的时间,我是一路跑下了山,总共用了50分钟不到,因为下坡路段一直要刹着脚步,所以导致脚趾甲充血坏死,后来用了数月时间才重新长好。中午12点,我们前往吉普大峡谷游玩。车子开了约十来分钟,我们就来到了一座吊桥前,这里就是吉普大峡谷的入口。吊桥飘然飞跨于峡谷之上,长约六十米,宽约一点五米,桥面至谷底垂直落差约二百五十米,桥上挂满洁白的哈达和五色斑斓的经幡。走在桥上,桥身起伏摇晃,吉隆藏布江从脚下的悬崖绝壁之间奔腾呼啸而过,让人有些望而生畏,在我拍照的间隙,有一辆摩托车后座带着孩子飞驰而过,全然不懂害怕二字怎么写。
走过吊桥,我们沿着曲折的石板路向前走去,掩映于青山绿树间的吉普村便呈现在了大家面前。吉普村座落于一座青葱山岭的山腰平缓处,仿佛飘渺的仙国。只有十几户人家,村民均为尼泊尔裔,生活习俗亦保持尼泊尔人的习惯,据称为尼泊尔尺尊公主远嫁松赞干布的随从后代。走在村庄里,不时可以看见鸡犬悠闲地溜达,还有孩童们好奇而可爱的笑脸,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
抬头可见湛蓝的天空,一朵朵白云如棉花般粘贴在上面,遍地生长的野花,芬芳清新,还有农田里正在挂穗的青稞,一切仿佛油画一般。穿过村庄,我们又向前走了约十几分钟,周围越来越安静,据说再往前走个数小时就是尼泊尔了。时间有限,我们也不认路,只好原路返回。
在吉隆镇大邑宾馆吃的午饭,点了鱼香茄子、麻婆豆腐、木耳肉片、茴笋尖,合计花了105元,下午2点我们乘车出发,傍晚7:00,我们抵达了萨嘎,入住湘好豪华旅馆(标间90),说起来是标间,但只能使用公共卫生间,也没有洗澡的地方,对于习惯城市生活的我们来说,还是有些不适应的。晚饭我们是在重庆川菜馆吃的,点了土豆丝、酸汤猪蹄、虎皮椒、蒸鸡蛋,合计花了110元,饭后,我和faye拿上洗漱用品去附近的公共浴室去洗澡,这里的公共浴室不像内地的澡堂,许多人同泡一个大池子,而是被隔成了一个个单独的小隔间,保护了客人的隐私。
吉隆道路旁的开热瀑布
青稞
次日一早出发,抵达帕羊在绵阳饭馆吃的中饭,点了土豆烧牛肉、酸白菜等,合计花了130元,吃饭时司机李师傅建议我们走小道今天就去塔钦,可以节省约300元的神山圣湖门票费用,我们当时脑袋一热,听从了他的建议,其实后来回想,节省的门票费用一点都不值得,没有在玛旁雍错住宿一晚,使我们没有看见最美的圣湖玛旁雍错以及神山冈仁波齐。
道路下废弃的车辆
抵达玛旁雍错时,由于这里不是最佳观景点,周围一个游客和藏民也没有,只有我们孤零零的4个人在偌大的湖边跑来跑去,周围也看不见一栋建筑。
玛旁雍错是中国湖水透明度最大的淡水湖泊。藏语意为“不败、胜利”,是一个有着强烈宗教色彩的“神湖”。每年夏秋季节都有大批来自印度及藏区的信徒扶老携幼来此朝圣,在圣水里沐浴净身以放飞灵魂。
玛旁雍错是印度教及佛教等认定的与神山冈仁波齐齐名的世界中心,是唐朝高僧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称为“西天瑶池”的地方。
在湖岸上有一处被人挂满了经幡,这是唯一能看出这是圣湖的与众不同的地方。仿佛上天也看出来了我们的失望,给了我们一个小小的弥补。朗朗乾坤的湖面上突然局部下起了细雨,菲菲的细雨在阳光的照耀下,在湖面处形成了七色的彩虹,这是非常难得看见的奇异景象。
我们在湖边消磨了约1个小时后前往与玛旁雍错相邻的鬼湖——拉昂错。拉昂错,藏语意为“有毒的黑湖”,湖水呈深蓝色,因为是咸水湖,所以湖周围没有植物、没有牛羊,死气沉沉,没有一点生机。相较于玛旁雍错的风平浪静,拉昂错据说是无风三尺浪。我们也确实看见了这一奇观,湖边的浪花一朵接着一朵,有点大海的感觉。
离开拉昂错后,我们向塔钦出发,太阳落山前抵达了塔钦。塔钦的住宿非常简陋,我们住的是简易木板房,一个房间一晚上也要105元,晚饭是在老陈川菜馆吃的,大家奢侈了一回,点了大盘鸡及地三鲜,花了240元。
塔钦是一个依托转山而发展起来的小镇,街道上不时可以看见三三两两的外国人,因为冈仁波齐在世界宗教界的神圣地位,每年来这里转山的游人络绎不绝。
前段时间的电影《冈仁波齐》,将转山这一在户外圈子里流传的小众话题一下子带进了普罗大众的视野。
所谓的转山,就是围着冈底斯山脉的主峰冈仁波齐绕上一圈。冈仁波齐,藏语意为“神灵之山”,是印度教、苯教、耆那教及藏传佛教等多个宗教认定的神山,这里是释迦摩尼的道场,被誉为世界的中心。藏历的马年,据说转山一圈等于平常年份的转山十圈,因此每逢马年,都会迎来一个转山的高峰。
每年转山季的5-10月,都会有来自印度、尼泊尔、西藏等地的大量信徒来此转山,通常转山一圈要徒步走55公里,许多藏民都是用磕等身长头的方式来完成这段路程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内地驴友也加入到了转山的行列。
虽然转山线路上非常荒凉,几乎没有补给,但由于这条线路已经非常成熟,我们没有雇佣向导及背夫,而是背上了两天的食物及饮水,将大部分辎重留在了塔钦,早晨9点就轻装上阵了。
沿途的海拔在4600-5700米之间,一路上有巍峨的雪山、美丽的峡谷、简陋的寺庙及神奇的圣迹,第一天的行程22公里,我们走走停停,行行摄摄,虽然累但感觉还能忍受,晚上7点抵达住宿地执热寺(床位费50),这里条件非常简陋,没有卫生间及洗漱用水,也没有电力供应,只能就着热水啃点干粮。
第二日一早,起床就看见了云雾飘渺的冈仁波齐神山,偶尔露出的形似圆冠金字塔型的山峰黑白相间,整个山形对称,不像是自然形成而更像是人工雕琢。我们看见的是山的北坡,而如果是在南坡的话可以清晰看见由峰顶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与一横向岩层构成的佛教“卐”字格。冈仁波齐的特异之处就在于,北坡几乎没有积雪,而南坡终年积雪不化,这一违背自然规律的奇特的现象给冈仁波齐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早晨7:50出发继续转山,这一天的行程是让人崩溃的,首先是距离,一天要在高海拔地区徒步33公里,其次是上坡的路段非常长,还要翻越5700米的卓玛拉山口,再次是午后下起的淅淅沥沥的小雨。睡了一个晚上好不容易恢复的体力,只用了不到半个小时就耗尽了,接下来的行程几乎全靠意志来坚持,等终于爬上挂满经幡的卓玛拉山口时,已经是下午1点左右,山口的玛尼石堆上有三三两两的藏民冒着细雨,盘腿坐在那旁若无人地念诵着经文,全然不顾四周的环境。有人说在这里扔下一件随身物品,只要内心虔诚,扔掉的东西就代表自己旧有的灵魂,可消除过去一切的罪孽,获得全新的灵魂,还可以看见自己的前世今生。我没有扔什么物品,因为不想再给脆弱的生态环境制造过多的垃圾。静静的站在卓玛拉山口,我既看不到重叠纷杂的前世,也看不到永无止境的未来,看见的只是雄鹰在头顶萦绕,一圈又一圈。
被冰川浸渍得只剩下光秃秃岩石的山坳里,几小块翠绿如玉的水面静静地躺在那里,她就是神圣的托吉错吧。
我们踩着一块块冰碛碎石开始下山,路上不时有未融化的冰面,非常不好走,必须小心谨慎,否则特别容易崴着脚或者滑倒,好在我拄着的是双登山杖,一路有惊无险,等我们终于冒着雨水下到山底时,裤子从大腿以下全部淋湿,鞋子里也灌满了雨水,走起路来“咕唧、咕唧”作响,好在上身因为穿的是冲锋衣而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接下来20公里的山路,虽然没有大的爬坡,但因为前面消耗太大,走起来也是极其艰辛。走到后来,已经完全没有心思欣赏风景,世界也仿佛变成了黑白两色,脑袋木木的完全是行尸走肉的感觉。双腿已经迈不开,只能勉强左腿拖着右腿,然后,交换,右腿拖着左腿一步步往前挪。整整一天,13个小时的行走,当晚上9点,终于看见远方那一排排亮着灯火的平房时,心中简直难以置信。
回到旅馆,累得已经不想说话,默默地找到自己的床铺然后一头栽倒。从来,艰苦卓绝的胜利,都不会带给人太多的兴奋吧,耗尽你最后一丝气力的时候,享受胜利的心情也会悄然消失。
有人曾经问我为什么去转山,我无从回答,或许朴树为《冈仁波齐》唱的主题曲中的歌词能够替我回答吧:“能不能,彻底地放开你的手/敢不敢,这么义无反顾坠落/坠入黑暗中/坠入泥土中/的海阔天空/就让我,来次透彻心扉的痛/都拿走,让我再次两手空空/只有奄奄一息过/那个真正的我/他才能够诞生。”
次日早晨我们一觉睡到了上午9点多,起床吃了早饭后,10点多我们出发前往扎达。中午前后,我们经过了素有“冈仁波齐的衣领”之称的芝达布热寺,也称莲花生寺。在藏区,有不转芝达布热寺,等于白转冈仁波齐的说法,对于刚刚转过冈仁波齐的我们来说,赶紧应景地下去转转。这里原属于宁玛派寺庙,规模不大,但很有名气。我们去时,这里还几乎是一片废墟,山坡上没有一座完整的大殿,所有大殿都在重新修葺。倒是一堵长长的玛尼堆墙很有特点,足足有几十米长,全由刻满经文的玛尼石堆成,上面摆满了牦牛头骨。
傍晚前后,我们抵达了扎达土林观景台。扎达土林,是古大湖湖盆及大河河床经漫长时期流水侵蚀而形成的极为独特的高原地貌,方圆数百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高低错落的"土林"千姿百态。在高原迷幻光影的衬托下,山纹明暗有致,生动富丽,宛若神话世界。近前观瞧,道不尽天工巧夺。那举世所无的奇观,像庄严宏伟的庙宇,像壁垒森严的碉楼,像恢弘高耸的佛塔,像极尽豪华的古代宫殿,像古朴威严的欧式城堡,也有的或如万马奔腾、昂首啸天,或如教徒修行、虔诚静坐,天工万象,无可尽数。
扎达县城只有一条小街,我们在街上找了一家山城酒家,中饭并晚饭,点了酸菜汤、炒藕片、木耳肉、青椒炒蛋等,一共花了130元,晚饭后,我们沿着土林间的道路一路向前,前往古格王朝附近的扎不让村额吉家庭旅馆住宿(60元一位),方便明日参观古格王朝,这里有十几张床的大房间只住了我们5个人,可以随便调床,感觉有点奢侈。
古格王朝遗址位于西藏阿里扎达土林中的一座土山上,整个遗址依山而筑,可以说遗址就是一座山,山就是一处遗址。不同于四周低矮的土林,遗址所在的山高耸突兀,鹤立鸡群般矗立在荒野之上。遗址上除了红殿、白殿等少数几座寺庙外,到处都是和泥土颜色一样的建筑群和洞窟,并且大部分房舍均已塌顶,只剩下一道道残垣断壁悲怆地立在那里,无言地述说着历史。
沿着蜿蜒曲折的土路一路向上,红庙首先映入眼帘,这也是山上几座寺庙中唯一开放参观的地方。跨过彩绘的门廊,一扇没有涂漆的木门呈现在眼前,只见门及门框上精雕细刻着错综复杂的佛教吉祥图案,两扇门板上被均分为六等份,浮雕着六字真言,不同于藏区常见的藏文六字真言,这里的六字真言是用印度文书写,由此可见古格王朝深受着印度等外来文化的影响。
大殿里空空荡荡,里面没有什么僧侣也看不见一座佛像,只有殿中心的废墟上摆放着一尊保存还算完好的泥塑彩绘佛头,从屋顶窗口投射下来的一缕光线恰巧照射在佛头上,给人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殿里沿着墙角搭了一圈的脚手架,有工人正在脚手架上修复着壁画,这些丰富多彩的壁画虽然经过了数百年,仍然色彩鲜艳,光彩夺目。
我们沿着暗道往高处爬,山上据说共有四条在土质山体里掏出来的暗道,暗道里有用来采光的洞口,这些暗道迂回曲折,拾阶而上可直达山顶王宫。古格的住宿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山顶是王宫,山腰上是达官贵族的住宿,山下是奴隶居住,有些洞窟则是僧侣的修行地。山顶处的王宫是座一室一厅的小型建筑,里面空空荡荡,仿佛一座正待装修的毛坯房,和动辄上千间房屋的北京故宫无法相提并论,看来古格国王还是一位清廉勤政的执政者。王宫修筑在高高的山顶,这一方面是为了防御,另一方面也象征着国王至高无上的权力。
在古格王朝遗址的半山腰,有一处十几米高的石质建筑遗址,据说这就是当年拉达克人入侵时遗留下来的。为了攻克易守难攻的古格王朝,拉达克人打算修筑一座和古格王朝一样高的石楼,便于展开进攻,谁知道被抓来修筑石楼的古格人故意磨洋工,恼羞成怒的拉达克人将修筑石楼的古格人全部砍头,看见这残忍一幕的古格国王不忍自己的百姓受苦受难,选择了投降。至今这没有修完的石楼还矗立在山腰,和周围的土质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沿着古格王朝门前的山沟一路向下,大约行走600米后,可以看见距地面两米多高的沟崖上有一个仅可供一人弯腰进入的山洞,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藏尸洞。洞内有三个人工开凿出来的洞室,据说刚刚发现时,洞里堆了两三层的没有完全腐烂的人类尸骨。蹊跷的是,所有尸骨全部没有头颅。据推测,这里就是当年拉达克人屠杀古格人后的抛尸地点。遗憾的是藏尸洞目前已经安装上了铁门,不让随便进入了,也算是还这些亡魂一片难得的宁静了。
古格王朝鼎盛时期曾经聚集有十万之众,追溯其源头为十世纪前后吐蕃王朝崩溃后流亡至阿里地区的皇室后裔建立起来的政权,前后经历700多年,传承了十六位国王,导致古格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末代国王的弟弟引拉达克兵入侵,作为宗教领袖的国王弟弟为了与哥哥争权,大力推广佛教,建寺招僧,聚拢民众,导致国内财力及劳力和兵源不足,引起国王的不满,于是国王一边扶植西方传教士传播基督教争取民众,一边强令僧人还俗,眼看自己利益受损的王弟铤而走险,引拉达克军队攻至城下。而拉达克之所以愿意出兵,一方面是觊觎古格的富庶,另外一方面是同古格国王过去结下了梁子:当年拉达克王准备同古格王朝联姻,让自己的妹妹嫁给古格国王,谁知道送亲的队伍走到半路,却传来了古格国王不愿意娶亲的消息,这让拉达克王非常难堪,感觉受到了奇耻大辱,因此一直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站在古格王朝的山脚下,望着眼前满目疮痍的废墟,让人不禁感叹拉达克人当年的心狠手辣。随手抓起废墟上的一把沙土攥于掌心,看着细细的沙土从指缝间不断流淌下来被风吹向空中,真希望那些屈死的古格百姓的怨念也能像这沙土一样随风飘逝啊。
藏尸洞
回到扎达县城,还是在昨天吃过的山城酒家吃了中饭,然后去附近的托林寺参观。在藏族历史上,托林寺的地位举足轻重。著名的益西沃、阿底峡、仁钦桑布等人物的故事都以托林寺为背景展开,它凝结了印度、尼泊尔和拉达克的工匠的心血,也是三地的建筑和佛像风格的集大成者。
托林,意为“飞翔空中永不坠落”之意,寺庙整体仿造西藏的第一座寺庙桑耶寺而建,寺周矗立有四座高大的佛塔以及一列长达数百米的上百座佛塔遗迹,四座高大佛塔的基座由层层叠叠的白、灰、赭三色堆砌而成,有着明显的印度以及尼泊尔风格。
从托林寺出来后,我们去了皮央洞窟遗址参观。皮央和东嘎遗址是一处洞窟遗址的总称,位于相邻的皮央及东嘎村,有各类洞窟近千座,具体建造年代不详,大致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了。
许多洞窟内的壁画非常精美。据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对皮央遗址的考古发掘中,曾经在洞窟内发掘出几尊非常珍贵的古格银眼佛像。所谓古格银眼佛像,就是佛像整体用铜金银的合金铸造,眼睛部分采用特殊的镶嵌错银工艺,白眼黑瞳,看起来明眸善睐,非常传神。提到古格银眼,总是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盗墓类的小说。
晚上我们抵达了阿里狮泉河镇,入住恒远旅馆(二、三人间合计300元)。
次日上午,我们前往班公湖。中午前后,在经过日土段的新藏公路时,公路边矗立着一块石质公示牌,这里就是著名的日土岩画的所在地。岩壁上最显眼的地方刻画着藏文的六字真言,这个在藏区随处可见的语句,一看就没有多久远的历史,但是认真找一找,还是可以发现许多古朴的刻画,绝大多数都是狩猎的场景,观看这些古拙的岩画,仿佛打开了同古人的沟通之门,颇能引起内心思古之幽情。
班公湖湖面看起来并不开阔,由于阳光照射角度的问题,湖水看起来也不是很清澈。湖面上有三三两两的野鸭,并没有看见如网络上宣传那样的万鸟齐飞的壮观场景。湖边的公路上,汽车开过,立即尘土飞扬,所以给我们的印象并不美好。
中午在日土县城吃的中饭,点了宫保鸡丁、砂锅、家常豆腐等,合计花了110元,饭后,我们去了不远处的日土宗遗址参观。这里距离日土县城10公里,宗山山势雄伟,整个建筑依山而建,虽已成为断壁残垣,但却十分壮观,山麓为肥沃的日土高原。据民间传说,这里原是格萨尔王之大将先巴的驻锡地,后为日土宗政府所在地。遗址已经被破坏的不成样子,找不到一处完整的建筑。
晚上返回狮泉河后,我们去商店购买了接下来大北线需要的物资,然后早早地睡觉,为明天大北线艰苦的行程养精蓄锐。
次日一早,我们终于踏上了将要遭遇一错再错美景的大北线行程。开出狮泉河没有多久,路边就不时可以看见觅食的藏羚羊。在一处湿地上,我们还看见了难得一见的丹顶鹤,野生的丹顶鹤警惕性非常高,由于没有携带长焦镜头,想凑近拍上几张,只要往前挪一挪脚步,丹顶鹤就飞起,然后在不远处落下,始终和我们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整个上午,我们几乎都是贴着狮泉河行驶,狮泉河的湿地河滩上,牛羊成群,不用风吹草低,也可以处处看见牛羊。
中午在革吉吃的中饭,有炒菜、蒸蛋、蒸南瓜、鱼香肉丝等,合计花了130元。
下午在前往改则的路上,我们再次看见了藏野驴,它们离我们是如此之近,仿佛伸脚可骑。
经过的几片湿地野鸟成群,让我们弥补了在班公错没有看见水鸟的遗憾。
水是生命的源头,人类渴望与水能够近距离地接触,但海洋太远,江河太急,人类与水需要一个毗邻又静止的联接点。湖泊,无疑是最理想的所在。接下来的物玛错以及达绕错,虽然没有什么名气,但景色绝美,由于临近公路,给了我们零距离接触水的机会。在这神灵一般的湖水里洗上一把脸,不仅可以洗去泥垢,还可以净化心灵。
晚上我们在改则县城美美地睡了一觉,第二天早晨我们早早出发,湖光山色,是对我们这一天行程的概括。阿里的景色实在是美,以至于随便拍摄一张,都可以做成明信片。
洞错
达瓦错
明晃晃的阳光下,扎日南木错蔚蓝蔚蓝,纯洁得如同仙境一般。我们爬上湖边的一小座陡峭的山包,靠湖的一侧被堆满了玛尼石。
湖岸周围没有一点人类活动的痕迹,景色原始自然,由于扎日南木错是个咸水湖,所以湖里几乎没有动植物,而湖岸上则是藏羚羊及藏野驴出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扎日南木错
人们常说“绝世的风景,必置于人迹罕至之所,不经过一番艰难的跋涉,是绝对欣赏不到的。”我们的当惹雍错之行,正应验了上述那句话。当惹雍错,藏身在原始荒凉的藏北高原深处,这里的人口密度为六平方公里才有一人,这里不通道路,在开阔的荒野上,是前行者留下的密密麻麻的车辙印,没有人能够说的清楚哪一条是近道或者是最佳线路,只有最有经验的司机才能理出其中的头绪。
我们的司机是跑阿里线路的常客,但那天从措勤出发后,也迷失了方向,晕头转向地跑了几十公里后,仍然没有找到正确的路径,不得不返回措勤重新出发。
一路上不时有藏羚羊及藏野驴从车前跑过,有的惊慌失措跑错了方向,沿着我们前进的线路狂奔,仿佛要与我们来一场速度竞赛。
抵达当惹雍错湖边时,大自然给了我们一个视觉上的盛宴。正值夕阳西下,远处的达尔果雪山上部变幻莫测的云彩被染成了鲜红色,云彩下部连绵起伏的雪山也被阳光照耀得金红一片,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日照金山”的奇景吗?
天黑前,我们抵达了文布南村,入住望湖宾馆,说是宾馆,其实就是几间平房铺上通铺,没有卫生间,也无法洗澡,晚饭就是煮的清汤挂面,主妇给每人加了个荷包蛋,让我们都觉得非常奢侈,因为别人的攻略中只能吃自己带的泡面,晚饭加住宿,老板娘合计收了我们230元。
第二天起床后,我们首先去了村里的苯教寺庙文布寺。寺庙不大,门口矗立着一座煨桑炉,左侧是一个转经桶房,外墙被涂满了绛紫色的颜料,里面摆放着两米多高的彩绘转经桶,房外依次排列着一圈小了许多的铜质转经桶,已经有早起的藏民推着转经桶在“吱吱呀呀”地转经,不同于藏传佛教顺时针转经转山转湖转佛塔,这里的西藏本土宗教苯教讲究的是逆时针转经转山转湖转佛塔,一个顺时针,一个逆时针,给了我们这些宗教外行区分藏传佛教及苯教的明显标志。
站在寺庙对面的土路边,可以看见藏民缓缓地绕着佛塔转经,慢悠悠地修整着庭院,从容不迫地在田地里劳作耕耘。蓝天白云下,当惹雍错丝绸般蔚蓝的湖水,纯洁得如同仙境一般,配上湖边戴着白帽的达尔果雪山,有种“眼睛上天堂”的感觉,让人仿佛置身在天神的花园。站在文布南村观看当惹雍错,能让人产生“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错觉。
讲到当惹雍错,不得不提到古象雄文明,古象雄文明被誉为西藏文明的根,我们现代人所熟知的转神山、拜圣湖、磕长头、撒隆达、挂五彩经幡、堆石供、火供、水供、会供、煨桑、朵玛、酥油花、擦擦、金刚结,还有藏文、天珠以及跳锅庄等等也都源自于古老的象雄文明,此外他们还创造了我国最早的本土宗教——雍仲苯教。古象雄的灭亡,要归咎于雄才大略的藏王松赞干布,不知是阴谋还是巧合,当初他把亲妹妹萨玛嘎嫁给象雄王李迷夏为妃,可后宫佳丽无数的象雄王并没有把她当个宝,三年后失宠的王妃联络松赞干布里应外合,一举扫平了象雄。文布南村,就是当初古象雄国灭亡后,从附近象雄国都穷宗迁徙而来的。
当惹雍错和达尔果雪山,被苯教徒奉为神山圣湖,被视为一对生死相依的恋人。当惹和达尔果为古象雄语,意为“湖”和“雪山”的意思,而“雍错”在藏语中意为“碧玉似的湖”。在西藏,并不是所有的湖都能称得上“雍错”的,连被誉为三大圣湖之一的纳木错也没有得到“雍错”的称号,可见在藏族人心中对“雍错”有着多高的标准。
当惹雍错是西藏的第四大湖,被誉为躺在蓝色地球表面上的一颗眼泪,有人曾经调侃道:西藏有个当惹雍错,还去什么爱琴海呢?
悠闲地待到中午前后,我们出发前往当穷错边的文布北村。当穷错原本和当惹雍错是一个整体,后来沧海桑田,分了开来。
汽车绕过几座山头,远远看见湖岸边的山腰处的百十户人家的村子就是文布北村。村民的房屋一户挨着一户,高低错落,家家户户可说都是景观房,全部面朝美丽的当穷错而建。村子里没有什么可以参观的地方,我们直奔村里高处的当穷寺。
西藏是宗教信仰最密集的地方,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建有寺庙。当穷寺在尼玛县也算比较大的寺院了。大殿的外墙照例被涂成了绛红色,两侧摆放着巨大的转经桶,一个寺院就是一个大的旋转中心,每个转经筒就是一个小的旋转中心,旋转轮回着春夏秋冬,摇不断的梦境,转不完的六字箴言。
寺庙里前来游玩的游人不多,因此僧侣们估计也是寂寞难耐,对难得一见的游客格外热情,我们也被破例允许在殿内拍摄。用来采光的天井顶部绘制着装饰复杂的吉祥图案,下面挂了两圈精美的唐卡,唐卡下的柱子雕梁画栋。大殿四周堆满了佛像,佛像前的供案上摆满了酥油灯及经卷。殿内的地面上摆了好几圈榻榻米,上面盘腿坐满了正在修行的僧人,他们或安静地闭目养神,或摇头晃脑地大声诵念着经文,对于我们的拍照,常常报以莞尔一笑,透着浓浓的善意。
当穷寺是观看当穷错的最佳位置,透过寺庙的缝隙看当穷错,别有一番味道。明媚阳光下的当穷错湖面,蓝绿相间,形成了神秘莫测的图案,引发人们丰富的想象。
下午我们早早就抵达了尼玛县城,在县城吃的中饭及晚饭,饭后,我们在县城随便逛了逛,还去逛了大市场,晚上入住县城的多人间,合计花了300元,价格一点也不便宜。
在阿里行走,被誉为“一错再错”,因为不断会遇见不同的错。一错接一错,一色胜一色,同样是错,却有着不同的色彩,不同的风情。次日早晨从尼玛出发后没多久,我们就到了达则错,随后又去了吴如错和色林错。
达则错
吴如错
色林错,藏语意为“威光映复的魔鬼湖”,原本是藏区仅次于纳木错的第二大湖,近年来由于湖面的不断增加,已经超越纳木错成为第一大湖,传说,色林是以前居住在拉萨西面堆龙德庆的大魔鬼,他每天要贪婪的吞噬千万生灵,对他的淫威,谁都束手无策。在一个雷雨过后的良辰,一路降妖除魔的莲花生大师终于找到了色林,在莲花生大师的紧追下,色林逃到岗尼羌塘南面的一面浩瀚浑浊的大湖里,大师命令色林永远不得离开此湖,在湖中虔诚忏悔,不许残害水族。
湖边凉风习习,远山如黛,让人怎么也联想不到魔鬼的层面,这里阳光明媚,非常适合晒太阳发呆,大家坐在湖边砂石滩上,看着云卷云舒,浪涛拍岸,恨不能时间静止,永远停留在这一刻。
在湖边发够呆后,我们继续出发。在经过巴木错后,天空开始暗淡下来之前,我们抵达了纳木错。纳木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纳木错”为藏语,而这个湖的蒙古语名称为“腾格里海”,两种名称都是“天湖”之意。
班戈县城
巴木错
站在湖边的木质观景平台上,眺望蓝色一片的湖水,整个灵魂都仿佛被纯净的湖水所洗涤。夕阳西下,把余晖照耀在湖面上,阳光透过云层,投射在湖岸边的山脉上,把其中几座山脉染成了金红一片,形成了非常奇特的光影效果。这样的美景,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一辈子也没有机会看见的。
我们贪婪地一张接着一张地不停按动着快门,直至阳光彻底消失在地平线上。
当天晚上,我们住宿在当雄县城(标间100元),次日上午,我们经过羊八井温泉时,决定进去泡一泡。羊八井是中国非常著名的温泉,位于山谷盆地中,海拔4320米,北临绵延的念青唐古拉山,南面唐山,山顶终年白雪皑皑。温泉门票158元,有几个室内室外不同温度的温泉池子,边泡边可以欣赏远远的雪山,确实是一种享受。在泡温泉时,听说温泉煮鸡蛋非常好吃,我们也买来尝了尝,确实和普通煮鸡蛋不同,蛋白及蛋黄都非常细嫩。
从羊八井出来后,我们接上在外面等待没有泡温泉的faye,返回拉萨。晚上大家聚在一起,共进了最后一顿晚餐后互道再见,从此大家各分东西,有隔天即飞机回家的,有继续林芝行程的……只有我,将孤独的留在拉萨三日。我要去哲蚌寺看辩经;要去西藏博物馆看历史;我还要去山南看西藏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庙——桑耶寺……
如果说布达拉宫是拉萨的客厅,西藏博物馆则可视为这个城市的书房。即使在这间“书房”中只作片刻停留,思绪也会穿透恢弘的时空,窥视到整个藏民族发展史上的每个辉煌瞬间。西藏博物馆坐落于罗布林卡东南角,是西藏第一座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博物馆。馆区中轴线上依次坐落着序言厅、主展馆和文物库房。整体布局结构严谨,具有鲜明的藏族传统建筑艺术特点。西藏博物馆有丰富的馆藏珍品,诸如各种类型的史前文化遗物,多种质地和造型的佛、菩萨人物造像,历代蘸金粉、银粉、珊瑚粉等手写的藏文典籍,五彩纷呈的唐卡画,各种乐器、法器,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别有风格的陶器等等。
我是23日上午11:20左右进入博物馆的,下午13:30才离开,随后去了哲蚌寺。
哲蚌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与甘丹寺、色拉寺合称拉萨三大寺。整个寺院规模宏大,鳞次栉比的白色建筑群依山铺满山坡,远望好似巨大的米堆,故名哲蚌。哲蚌,藏语意为"米聚",象征繁荣,藏文全称意为“吉祥积米十方尊胜洲”,它是格鲁派中地位最高的寺院。
哲蚌寺很大很安静,值得你一个人慢慢闲逛,它总是能在不经意间给你不一样的惊喜,还能给你提供一个俯瞰拉萨城的独特视角。
一个人的第二天,早晨一个人跟随藏民围绕大昭寺转圈。如果你问一个汉人拉萨的精髓在哪里,恐怕绝大多数人想到的是布达拉宫,倘若同样的问题回答的是个藏民,那答案肯定是大昭寺。
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其藏语名称是“觉康”,即“佛尊的房子”的意思,里面供奉着一尊弥足珍贵的释迦牟尼像。古往今来无数的朝觐者从世界各地涌到这里来,渐渐形成了围绕着大昭寺的八廓街,后来又有了圈住八廓街的林廓路,这些廓便成了今天拉萨城的基本架构。史载松赞干布为自己的五位妻子各修了一座寺庙,他曾给每位妻子一枚戒指,让她们把戒指放在欲修建寺院的地方,谁知尼泊尔尺尊公主竟将指环掷入湖中,戒指落水后幻化出一座祥瑞的白塔,松赞干布立即调集来上千只山羊驮运土石把湖填平,在上面建成了大昭寺。
大昭寺的正门一般是不开放的,门两侧各矗立有一根数丈高的经幡柱,上面包裹着牦牛皮,缠满了一层层的经幡,在藏民看来,这是根连接神与人的纽带。在唐蕃会盟碑右侧的墙前, 聚集了许多磕长头的人,据说每个信徒一生中至少要有一次持续磕上十万个长头。门廊里非常昏暗,地面上铺的青石由于酥油的浸润和信徒五体投地时的反复打磨,已经非常光滑。立柱下坐了几个藏族妇女,她们正把混杂了珍珠、绿松石等珠宝的五谷在一面小铜锣上反复播撒着,这种叫曼达盘的密宗修法方式,象征着以世间一切珍贵之物供养佛祖。
大昭寺主殿高四层,整个建筑融合了藏、汉、尼泊尔和印度的风格特点,主殿里面列有若干个配殿,布局结构上再现了佛教中曼陀罗坛城的宇宙理想模式。这里是西藏各教派共同的祖堂,供奉了藏传佛教历史上各个教派的传奇性人物。参观这样的地方,你可以不是个佛教徒,但你绝不可少了心中的那份虔诚。
走过昏暗且略显幽长的过道,进入殿堂后,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酥油味,里面混杂着藏香特有的味道。在殿堂的东北拐角附近有一根没有涂漆的梁柱,据说这是大昭寺建寺1360多年来唯一没有更换过的木柱。我蹲在地上仔细观察,只见上面布满深深的裂纹,由于酥油的反复涂抹以及信徒的虔诚抚摸,表面包浆很足,暗淡的光线下也能看见木器特有的光泽。木裂纹里有信徒嵌入的钱币,有绿松石戒指等,还有许多的人类牙齿。许多信徒为了能来大昭寺朝觐,会带上一生的积蓄,从居住的地方一步一磕地上路,有的甚至要在路上走上十几年。有些信徒死在了路上,家人就会敲下他或者她的牙齿,带到大昭寺,钉在木柱上,以完成逝者未了的心愿。
据说当今世界上还保留有两尊释迦牟尼等身佛像,目前都在拉萨。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世时反对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信徒为了广传佛教,在释迦牟尼临终前以其身为皇子时的容颜塑了三尊等身佛像,塑像得到了释迦牟尼和他儿时保姆的指导,塑好后又得到了释迦牟尼的亲自开光,因此在佛教徒心中,见塑像如同见到佛祖本人。在释迦牟尼死后,佛教在印度逐渐衰落,古印度国王把其中一尊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鎏金铜像送给了中国,供奉在洛阳白马寺中。后来文成公主入藏时,为了和尼泊尔尺尊公主带入的释迦牟尼八岁等身佛像相媲美,唐太宗就把这尊最珍贵的佛像作为嫁妆送给了西藏,供奉在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修建的小昭寺内。
大昭寺原来供奉了尺尊公主带过来的释迦牟尼八岁等身佛像。武则天当政时期,有传言唐朝要出兵抢回送给西藏的释迦牟尼像,为了掩人耳目,藏人移花接木,将小昭寺文成公主带来的佛像藏匿到大昭寺,而把尺尊公主带过来的释迦牟尼八岁等身佛像移供小昭寺,从此十二岁等身佛像就阴错阳差地被供奉于大昭寺主神殿中。
十二岁等身佛像前供奉着一排纯金打造的油灯,里面的酥油日夜燃烧着,这里是金瓶掣签决定达赖喇嘛和班禅大师转世灵童的地方。奇珍异宝在这里象草一样多,放满了佛祖的前后左右, 把自己的全部财物奉献给佛主是许多藏人的终极理想,尽管我不是一个佛教信徒,但站在这尊无与伦比的佛像前,我的心就象被巨大的磁场吸引着,当听到藏族人把这里当作世界的中心甚至宇宙的中心时,我默默地退到最后一排,把重要的位置留给了真正的信徒。闭上眼睛祈祷的瞬间,身体里有电流导入的感觉,莫名的感动象潮水一样在心中翻腾,真的想哭。
“去拉萨而没有到大昭寺就等于没去过拉萨”。这是大昭寺里著名的喇嘛尼玛次仁的话,得到了许多走出大昭寺的旅行者的共鸣。
一个人的第三天,早晨天不亮就去了大昭寺广场,去乘坐藏民前往山南朝圣的班车,前往昌珠寺及桑耶寺。昌珠寺位于山南雅砻河东岸的贡布日山南麓,距乃东县约二公里,属格鲁派寺院。建于松赞干布时期,据说文成公主曾在该寺驻足修行。昌珠寺系吐蕃时期第一批兴建的佛教寺庙之一,形式与拉萨大昭寺差不多。我没有进去参观。
中午11点左右,汽车抵达桑耶寺,我们鱼贯而入参观。桑耶寺又名存想寺、无边寺,位于西藏山南地区的扎囊县桑耶镇境内,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哈布山下。
桑耶寺始建于公元8世纪吐蕃王朝时期,是西藏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也是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寺院。寺内建筑按佛教的宇宙观进行布局,中心佛殿兼具藏族、汉族、印度三种风格,因此桑耶寺也被称作三样寺。
桑耶寺由108座殿堂组成,按照佛教“大千世界”的结构布局,被称为“微缩的宇宙”。
从空中俯瞰,千年古寺俨然一座庄严的曼陀罗(坛城)。
桑耶寺仿照印度古寺飞行寺,建有经藏传规之大坛城、律藏传规之经堂、论藏传规之须弥山及四大部洲、日月等象征建筑。
桑耶寺最具特色的是乌孜大殿,象征宇宙的中心须弥山,大殿四方各有一殿,象征四大部洲,大殿四角为稀有的白、红、绿、黑四塔,全长1008米的环寺围墙,象征世界外围的铁围山,围墙上建有1028座小塔。
往昔藏王赤松德赞笃信佛教,迎请两位佛教大师寂护和莲花生入藏弘法。传说寺院初建时,赤松德赞急于知道建成后的样子,莲花生大士就从掌中变出寺院的幻景,赤松德赞看后不禁惊呼“桑耶”(意为“出乎意料”)。
寺中心的乌孜大殿,是一座梵、汉、藏合璧的三层建筑,底层为藏式风格的石头结构,中层为汉式风格的砖瓦结构,顶层为印度风格的木质结构,各层的塑像和壁画亦按照各自的风格塑画,为建筑史上所罕见。桑耶寺主殿四角建有白、红、绿、黑四塔。四塔不仅形制奇特,且风格古雅,是稀有的文物古迹。
白塔,名大菩提塔,声闻风格,塔周饰以八雄狮。
红塔,名法轮塔,大菩提风格,塔身镶饰千朵莲花。
绿塔,名天降塔,如来风格,以十六门殿为塔饰。
黑塔,名涅槃塔,佛陀风格,以诸如来灵塔为檐饰。
桑耶寺如同佛陀成道圣地印度菩提伽耶正觉寺一般,具足吉祥光明。
只要能够亲自见到这座寺院,
就能杜绝一切堕入三恶道之门。
如果能够绕着桑耶寺全寺转绕一圈,
就是屠夫也能够转趋善道。
如果我们虔心向桑耶寺顶礼祈愿,
来世也能转生为王者。
如果有缘听到关于桑耶寺的殊胜传说,
我们的罪恶便能全部消除……
次日中午离开拉萨前,耳畔郑钧的歌声再次响起:回到拉萨/回到了布达拉/回到拉萨/回到了布达拉宫/在雅鲁藏布江把我的心洗清/在雪山之颠把我的魂唤醒……西藏,真希望你就是我一场千年不醒的梦!
推荐阅读
小张游记12.2万11
_CFT01****82411167.4千23
老顽童-阿敏一哥6.3千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