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蚌埠栖岩寺游记
出发时间
6月
行程天数
1天
和谁出行
和朋友
2021年6月5日,下午,天气很热,烈日炎炎,我与几位朋友冒着酷暑,一起游览了蚌埠的栖岩寺,每到一地,只要有机会,我都会去参观一下当地的名胜古迹,也包括寺院,这样,可以多了解一些当地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和名人典故,也能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
白石山位于蚌埠东郊,距淮河南岸七里处。其山东西长三里许,两峰对峙,西峰略高。因山西峰建有玲珑塔一座,形如尖锥,又俗称“锥子山”。白石山所产白色花岗石,色如玉,质如钢,早在明代即行开采。其粉团洲(即今长淮卫)北湾处的白塔,即用此山石头建造。
淮河流域是道家的发祥地,汉代所建的栖岩寺,初为道院。隋唐以来,增添了龙凤桥、点将台,建起玲珑塔。当时,有涧流至山下,积成抱山塘一口,其中多有山鱼,建有水馆。抱山塘里,遍植菱藕,夏日满池荷花,采莲姑娘荡漾其间,文人墨客饮酒荷月塘月下,寄情于琴瑟之中,因而多有诗篇传世。山上奇石甚多,分别冠以美名,为之增添了美色。
白石山栖岩寺坐落在西峰正南西半山坡上,建有佛殿、僧堂、经阁,均用白色岩石筑成,故栖岩寺又称白石寺。寺前后大殿各3间,东西廊房各4间,院内藏经阁1座。前殿有观音菩萨塑像一尊和送子娘娘、土孙婆婆塑像等;后大殿有如来佛像和十八罗汉像。隋末唐初,该寺毁于兵火,后得以复建,恢复原样,并植银杏树一株于院内。
元末明初,古寺再次毁于兵火,片瓦不存。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派人重修,复建大雄宝殿、僧堂、经阁、塔院,并列为凤阳龙兴寺的下院。清嘉庆年间再次重修。栖岩寺曾为道院,但较长时间为和尚所居。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直隶道人孙会通回到故土凤阳传道,赶走了寺内和尚,复改为道院。
栖岩寺大雄宝殿里面有三尊大佛。这三尊大佛分别是中央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他们的佛愿成了三个佛教世界。而在这三个佛教世界之外,还有一个特殊的佛教世界,就是幽冥世界,也就是所说的地狱,它的教主正是地藏菩萨。
在白石山西峰有“八大景”,即玲珑塔、石房、龙凤桥、银杏树、乳泉、石门、点将台、仙人床;又有“八小景”,即飞来石、蟒石、鹦鹉石、老虎石、楼石、灯座石、石坛子、无意井。
对于国内大多数寺院建设来说,结合旅游观光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而栖岩寺是在新建寺院的基础上,借用景区矿坑的独特资源,重新打造出了一个独一无二的佛国世界,山还是这座山,坑还是这个坑,石头还是那些石头。但是一旦它们被赋予了佛的含义,那就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了。
栖岩寺的进香路线也就是寺院的内部景观区域。它从外部的吉祥大道一直延伸到白石山的山顶。寺院内部的景观设计朴实凝重,充分利用了白石山自产的石材作为铺地材料,结合原有的松柏,巧妙地利用了山地地势,营造出了佛国妙境。
东方药师佛居住教化的琉璃世界,是佛教徒所向往的理想国土。那里的地面由琉璃构成,连药师佛的身躯,如同琉璃一样内外光洁,所以称琉璃世界。寺院东侧的马蹄形采石场,人站在中间却感觉异常的宁静,可以看作佛教世界观里面的净琉璃世界。
玲珑塔,亦称八宝如来塔,汉明帝永平年间所建,位于山西峰半山腰西南侧,栖岩寺东北30米处。塔原高九层,莲花托底,每层层面都雕有佛像。相传清代时,塔因遭雷击,削去两层,变为七层,戏称“七级浮屠”。塔底座周长七丈有余,高六丈有余,塔顶近乎山顶高。《凤阳县志》记载:站在塔顶,可“北望长淮如带,南则群山环列,远近参差,烟云杳霭”。白石山西峰,半山腰间的玲珑塔,是锥子山的主景。1922年左右,塔顶再次遭到雷击,因处在当时的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没能再次得到修整,成为历史的遗憾。
点将台,位于栖岩寺大门前。相传朱元璋率兵南征北战时,曾派其义子朱沐英镇守白石山。沐英驻下后,即派人凿石筑台,为点兵所用。其台用数十块巨型方石铺垫而成。台旁旗杆架(亦称帅旗架),为两根一米多粗、三米多高的石柱并列坚起,最高处凿有两个圆孔,为插旗使用。帅旗插于旗杆架上,远远望去颇有气派。点将台不远处,还有一口小塘,取名曰“饮马池”。
以阿弥陀佛为教主的西方极乐世界代表着信徒所向往的地方,是佛教中西方世界佛阿弥陀佛依因地修行所发之四十八大愿感得之庄严、清净、平等之世界。此世界人民皆是七宝池中莲花化生。栖岩寺院景区的西侧分布着数个天然的矿坑,崖壁垂直,忽高忽低,不管从白石山顶还是山下,都有着不同的视觉冲击。而矿坑中心有一个孤岛,正好成为了整个视觉的焦点。这些大大小小的矿坑常年水质清冽,隐喻着极乐世界里面的七宝池。
栖岩寺后院,唐代植有银杏。《中都志》记载:“银杏树围可两丈,根盘石缝间,枝有乳下垂。”时隔千载,古银杏树,遮天盖地,几人合抱,高约30米多高,树根盘在石缝间,枝叉挂乳下垂。清代末期,官兵与捻军作战,炮轰白石山,火烧栖岩寺,银杏树枝被烧光,连树干也被炸开,成为三叉,千年银杏眼看绝命。驻兵撤后,寺僧浇水培土,重抽新枝复活。树形由原来的一个主干变成三个支叉,更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
石房,又称石室、仙人洞,位于栖岩寺后,其形如无翅纱帽,门如帽前正中的佩玉。室内一丈见方,顶部雕有一朵直径一米的莲花图案。石房之洞最早为天然洞,后在洞中凿刻成房。《凤阳县志》记载:“有好事者凿其中为房,高一丈,深一丈二尺,广为其深,门空高半之,广又半之。”《中都志》言,因洞奇特,“宋高宗尝赐御书于此”。明洪武年间,朱元璋北巡濠梁,故土重游,来到栖岩寺,见石房上侧有一奇石,形若龙头,四壁石纹呈龙鳞状,惊讶不已。军师刘基认为此处出龙头不祥,呈禀凿去,朱元璋纳其言,龙头凿后,石房更为开阔。
明代初期,因当过和尚的朱元璋修建凤阳龙兴寺,栖岩寺仍为佛教庙宇,并列入龙兴寺的“下院”。每年旧历二月十九为会期,从这一天开始,一般延续2~3天。如果这一年有唱连台戏的,会期可延长到20天到一个月。庙会上演戏,主要是当地人所喜闻乐见的泗州戏、花鼓灯等。会期一到,白石山下,人山人海。除烧香拜佛、观灯游乐外,更多的人是前来游览风景。
推荐阅读
蚌埠文旅2.7千7
M28****00515.3千11